随着移动互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和在医疗行业的广泛使用,以及医疗服务质量需求的不断提升,建设“智慧医院”已是大势所趋。省人大代表苏学峰认为,“智慧医院”建设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效益,改善就医体验,优化区域资源配置,让群众就医更便捷。
苏学峰介绍,“智慧医院”的内涵,主要包括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护理、智慧管理四个方面。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已经走在“智慧医院”建设前列。国家卫健委自2015年开始,连续实施了两个三年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针对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瓶颈”问题,创新医疗服务举措,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感受。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预约诊疗、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等改善医疗服务重要举措在应对疫情、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作为一个新兴产物,“智慧医院”面临着患者认可度低、存在信息孤岛、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对此,苏学峰提出四点建议:
——加大宣传,提高患者和家属认知。很多患者群体并不知道智慧医疗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这就需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进行宣传,鼓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使用智慧医疗产品为患者提供服务,开展相关培训,提高群众认知。
——加强信息整合,提高使用效率。政府应提供一个更好的协同机制,建立信息质量建设标准,统一数据标准、格式、描述方式以及统计口径,对数据输入及时跟踪反馈;加强科研技术人才培养,攻克技术难关,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鼓励检查结果互认,加快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和规范管理。
——加强政府引导,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政府应不断完善现有平台功能,加强明确有关健康隐私保护的相关规定,通过法律的强制性与规范性进一步推动和指导智慧医疗发展,使医疗服务和管理行为更加规范化。
——实行政策倾斜,鼓励患者使用智慧医疗。目前,远程诊疗一般还是患者自费,尚没有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可以通过医保报销形式,引导患者使用智慧医疗。
本报记者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