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副刊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 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

  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自信自强,提升国家文化的软实力与影响力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我们要认识到,文化的繁荣兴盛既有目的性意义,也有工具性价值。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必须有强盛的文化作为保障、动力、工具与武器,才能团结动员更广泛的人们同心协力、艰苦奋斗,夺取胜利。
  文艺理论与评论作为文艺工作的重要一翼,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理论与评论工作,在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就做好文艺理论与评论工作提出了要求。他强调,要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
  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批评的重要讲话,并落实到行动中。关于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的论述,既强调了批评的重要性,又强调了批评的重要方法,不仅具有理论的引导意义,也具有方法论的实践意义。
  文艺批评的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几个方面。首先,批评要有引导功能,不能把批评当作作品的附属物、解读器,应该从艺术的、价值观的、社会现实的诸多方面进行辨析引导,激浊扬清,疾恶好善,为作者、读者提供价值引领,推动创作更多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审美观,表现中国风云激荡、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与伟大变革的优秀之作,讲好中国故事。其次,要提高全社会的审美水平,用高尚的审美追求来优化、引领社会风尚。艺术创作往往反映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对美的追求。追求什么样的美亦对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价值标准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当年卫灵公赴晋致贺,为晋平公奏乐,被晋国乐师师旷所阻,认为所奏是“靡靡之音”,虽然娓娓动听,却令人萎靡不振,沉于淫乐,不能在这样的场合演奏。这一历史典故说明,文艺作品传达的情感将影响人们的审美追求、精神世界,进而表现在社会生活之中。文艺批评应该加强引导,推动创作更多的能够激励人民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向上向善、无私奉献,爱国、爱党、爱人民的优秀之作。
  对如何开展好文艺批评,习近平总书记也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如不能都是表扬甚至庸俗吹捧;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裁剪中国人的审美;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把文艺作品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要强化批评的褒贬功能,增强战斗力、说服力;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好的留下来吃等等。他特别强调文艺批评的基本原则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审美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是做好批评工作的理论基础、时代要求。同时,要正确对待中国优秀文艺批评理论遗产,继承其具有时代意义的内容,在这一基础上努力创新,形成适应时代要求的批评理论与批评方法。正确的文艺批评也是一种开放的、勇于吸纳外来文化有益元素的批评,对外来的文艺理论与批评成果要加以辨析、转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我有益、为我所用。在继承与借鉴的基础上,实现中国新时代文艺批评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要站稳中华文化立场,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贡献力量。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复杂,博弈激烈,正在成为不同信仰人群、不同利益集团的另一战场。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意义重大,刻不容缓。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守防御并不是今天才有,是一种历史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先发国家为在维护霸权、争夺利益中占据主动,借助技术、资金、文化等优势做了大量工作。如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针对性地传播自己的价值观,利用资本优势控制舆论,设计表面正确的话题占据道义高地,实质上服务隐藏着利益等等。特别需要注意到的是,他们在文艺创作领域利用图书出版物、影视影像、音乐美术等作品暗示、隐喻、动员、号召、渗透,使人们在欣赏、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符合自己利益、实现既定目的的思想、价值观、生活方式、审美标准。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更多的人在思想上、认知上遵从其价值与利益的指挥棒。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知。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是社会主义,品质是强大,效用是凝聚力与引领力,目的是推动实现我们事业发展的既定目标。不同的意识形态有不同的价值认知、理论范畴、服务对象、道路方向。走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的既定方针。意识形态必须服务于这一战略目标,强化凝聚力与引领力,凝聚、鼓舞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一历史进程之中。凝聚力强调的是理想目标的认同,思想意志的统一,力量智慧的集中,心之所向、力之所用,能够想在一起,干在一处。引领力强调的是要有更强的感染力、吸引力、号召力,通过作品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更加积极有效地围绕既定目标团结奋斗、奉献服务。要增强凝聚力引领力,就必须使我们的意识形态强大起来。这种强大是系统的全方位的强大,不是单一的、某几个方面的强大。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正适应时代要求、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成果。包括理论作品、学术著作,各种形式的宣传产品,特别是文艺作品。由其特征决定,文艺作品的感染力、生动性、受众面更为突出,因而更为重要。文艺批评要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表现时代精神、奋斗历程的作品鼓与呼,要及时研究、总结具有代表性的创作经验,指出创作中生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时代发展必然趋势,具有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审美品格的艺术成效、审美效应。对创作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要善意地指出批评,及时引导。对那些不正确的观点、倾向要开展积极健康的批评。要通过批评营造良好的创作环境,推动适应时代要求的审美形态的形成、壮大。
  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要进一步把握规律,改进方法,增强主动性。要认真探讨研究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文艺创作的规律、文艺批评的规律,知道别人在怎么干,自己该如何干;怎样才能干好、干出实效,才能事半功倍,而不是机械地、僵化地应对千变万化的创作现实与需求各异的审美受众。要认真研究传播规律、接受规律,研究如何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受众需要怎样的传播、形式、手段等等。要进一步改进表达方式,让受众感到更亲切、更细致、更翔实,让更多的受众接受我们的批评。要策划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争取话语的主动权、针对性、有效性。
  文艺批评工作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在政治上,要清醒,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作为。在艺术上,要有开放的胸怀、广博的眼界,既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批评,又能够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审美理论中具有时代意义的元素,借鉴消化外来文化中与我有益的成分,创造性地构建自己的批评方法、批评理论;既要有审美理论方面的探索,又能够密切关注创作实际,使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知识结构上,不仅要有深厚的文艺批评理论的储备,还要有较为宽广的历史、哲学等人文领域的知识积累,特别是要对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现实生活的主流、现象、趋势有深刻的把握与敏锐的洞见,不能隔膜生活、脱离生活。在关注视野方面,不能就艺术论艺术,要把创作置于同类作品的整体状态中讨论,要有相应的历史意识、社会意识,在时代发展的大局中讨论创作。既要有艺术的、美学的视角、方法,更要有历史的、人民的眼界、情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对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提出了新的要求。创作生产能够代表这一时代要求的高峰之作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文艺批评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责任。我们要把握好批评的方向盘,为新时代文艺的繁荣兴盛贡献不可或缺的力量。

山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山西日报文化部合办
杜学文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2-20期

  • 第2022-12-19期

  • 第2022-12-18期

  • 第2022-12-17期

  • 第2022-12-16期

  • 第2022-12-15期

  • 第2022-12-14期

  • 第2022-12-13期

  • 第2022-12-12期

  • 第2022-12-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