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八就是年。
关中平原上娃娃对年的期待,从对“腊八”的期望开始。
腊月的关中,空气里早早就和终南山上的雾霭一起,浮荡着年的味道。小麦叶子披了一层白霜,在皎白的月光下,也有了娃娃们胳膊上银镯的模样,亮晶晶的;又像关中汉子的脊背,挺展展的。
腊月初七,天麻麻亮,家里已经烧开了一大锅水,四邻里家里也烧开了几锅开水,每家的热气从敞开的家门直向外冲。我也不顾闻杀猪的匠人坐在家里和老人们吸着胳臂一样长的烟锅让火星子闪得发呛、顾不上看他们抱着个大茶壶对着壶嘴吸了几口,也顾不上听他们对大猪毛重的猜测打赌,更顾不上应答母亲让我小心开水的提醒,从热气中窜出家门。
门外已经放好杀猪的大木桶,邻居们一桶一桶地向里倒开水,我踮起脚跟爬在桶边看了一眼,就被邻居呵斥得跑开。一旁的两棵大杨树上横向绑着一根大棍子,我从树根爬过,腾挪着吊在棍子上,被邻居嘲笑说比猪还快。我知道,那棍子上一会儿将是猪的地盘。
青壮男人抬着猪,将猪摆进了大木桶,然后都围着木桶,挥动手里的石头,对猪一阵乱舞。不一会儿,黑猪变得白白静静的,被抬出大桶,头朝下吊在了树间。杀猪匠对着猪屁股吹,直吹到猪身体和他的腮帮子一样圆鼓嘟嘟。
整整一个下午,全村的女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就是准备晚上要用的腊八菜。洗了一后晌的菜,小媳妇们额头冒汗,抬起手来用手背擦拭一把,指头一下子都冻得红红的,像一根根“腊八萝卜”。“腊八萝卜”可能是关中人对胡萝卜的专用称呼,也是关中人做腊八粥必不可少的物料,认为“少个胡萝卜过不了腊八”。
洗菜的水已经顺着路边向河里流去,有小娃娃兴奋地踩上两脚,他们全当那是解了冻的河。筛子、簸箕、大坛子在每家的院子里排开,萝卜、青菜、黄豆、花生、豆腐、核桃仁、腊八萝卜等一簇簇一堆堆地放在里面,绿的、黄的、红的、白的、橙的,各自鲜亮。
天黑以后,每家门缝里都会飘出香味。灶台边上,母亲隔会儿给锅下加两把硬柴,柴火在锅下通红通红地燃烧,偶尔爆开的火星催出火苗朝灶外吐了一下舌头,照得灶房红红一片。
大约半夜,母亲将我们兄弟几个从炕上拉起,我们等不到一大锅肉熟,早在梦里流出了哈喇水。母亲给我们一人一大碗肉骨头,冒着热气的肉骨头酱紫发亮。母亲盯着我们已经发亮的眼窝子说,今黑吃肉,明早吃腊八粥,腊八粥吃了长一岁,长一岁要有长一岁的样子。咸香的肉骨头塞满了我们的嘴巴,鼓动的腮颊发出呼呼的声音,算是对母亲要求的应答。
孩子在腊八的早晨不叫也能早醒,醒来就能听见满锅的腊八粥咕咚咕咚响。母亲已经开始给她的诸神上香:锅前灶王、案前财神、门上门神、井边龙王、墙下土地、牛圈马王,一个也不会少,每位神像跟前点两根蜡烛、插一炷香,而后献一碗腊八粥,再深深地磕一个头,边磕头边祈祷门户无灾、雨水丰沛、土地肥壮、牛马平安。我跟着过去给“爷”磕头,又扭头悄声问母亲,“爷”一顿能吃几碗腊八粥?烛光照得神像前的地面两团亮光跟眼珠一样,明明暗暗。母亲告诉我说,头顶都有神灵,舌头再像簸箕一样扇簸,就要给我口袋装几块石子儿压舌头。
献完神仙,母亲又从锅里舀出一碗又一碗腊八粥,让我们兄弟给邻居的大伯、二爷、三叔们送去。送出几家腊八粥,我们也没有时间尝上一口,就跑进浓墨一般的雾里去上学。叽哩哇啦读一早上书,边读边瞄墙角屋檐上的大铃,灯光照得见老师的身影走到铃下,手一抬起触到铃绳,拉得铃锤还没挨上铃沿,教室门口已涌出一群学生。老师摸着下巴嘿嘿一笑,说声“瓜娃”,也回家了。
案上摆了一排或青边或红沿的小盆盆、大老碗、搪瓷罐,盛装的都是邻居送来的让品尝的腊八粥,从每个碗里的肉大肉小菜多菜少我能分清哪个是哪家邻居的手艺。我凑上去挨个闻了一下,大喊“妈我吃哪个”,没等母亲回答,我已举上和个头差不多的长勺,伸进自家锅里舀腊八粥了。锅里嫩黄的腊八糁子浮在绿的青菜、粉的萝卜、暗红的臊肉、透亮的粉条间,一锅腊八粥就像开春河边草地上缀满了精致的小黄花。吃完两碗,一抬头,天已瞬间放亮,邻村的老婆婆们一手拄着拐棍一手提着红布包的罐罐来给女儿送腊八粥,遇见邻里站住聊两句庄稼。我撒腿跑向学校,和伙伴们争辩腊八粥里到底要放几种食料、谁家的腊八粥味香。
腊八粥会被放进大缸子中保存,放凉后缸面凝成白白的一层,人们腊月里拾掇家顾不上做饭了,挖上几勺放锅里一热就能吃,有点时间还能给腊八粥里下几丝挂面做成腊八面。腊八粥成了腊月里村民的方便快餐,能一直吃到年根根儿。
而每年腊八的早晨,母亲依旧要打电话给我,说的和20年前一样:吃碗腊八粥人长一岁,跟树长一圈一样,要有长一岁的样子。我回禀母亲,怕长呢。母亲一再提醒我,按当地的习俗吃甜味的腊八粥也好、咸味的腊八粥也好,或者买一罐超市的八宝粥吃了,也是将腊八节过了,你不想长,能成?还得操心着娃长呢!
母亲还告诉我说,她要从村里坐上公交到西安城里去,给她的孙女送一罐罐腊八粥。母亲说也问过送快递的,想给太原的孙子寄一些腊八粥,而快递员小伙子说太原太远了,他们担不起流质食品破损的责任,不给邮寄。
吃与不吃腊八粥,每年腊月,都能在烟火中嗅得见关中腊八节的味道。
姜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