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多地陆续迎来新冠感染的高峰期。特别是春节临近,在外务工返乡人员增多,人口流动加大,将加速农村疫情高峰到来。如何有效应对,不仅关系到亿万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全社会平稳渡过疫情高峰的大局。
相较于城市而言,农村地区的常住人口以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主,防疫经验少、防护能力弱,尤其是农村老人自身免疫力偏低,不少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是整个防疫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加之农村地区卫生健康服务资源相对不足,叠加未来大规模人群返乡可能带来的变数和压力,可以预料,农村地区将会成为“重点战场”。保证药能够覆盖下去,保证重症患者能够及时转上来,是重中之重。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围绕农村地区可能面临的防疫压力,连日来,国家相继印发了《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新冠肺炎医疗保障能力工作方案》和《加强当前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为在疫情蔓延形势下农村地区精准防疫提供了科学指导。各地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全方位全链条做好农村医疗服务保障。
从当前情况来看,在农村地区,布洛芬、连花清瘟等“一药难求”情况较普遍,要想方设法满足群众的用药需求。一些乡镇药店、村卫生室日常储备的防疫药物本就不多,患者激增很快就会消耗一空。近日,我省多家药企开足马力生产,全力做好药品的供应保障,要紧盯农村薄弱环节,加大对农村地区新冠感染治疗药品和口罩、抗原试剂、体温表的供应力度,只有应急药品供应稳定,农村防疫才有稳定的基石。
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如何确保重点人群得到及时救治,各地应想在前头、做在前头。一方面,要发挥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瞭望哨和首诊作用,对于村组内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孕产妇和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做好健康监测,随时掌握感染情况,精准开展诊疗服务。另一方面,要统筹城乡资源,畅通分级诊疗和对口帮扶机制,形成新冠肺炎医疗服务城乡联动,确保重症患者能及时转诊。
随着疫情高峰来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能面临就诊压力和人手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下沉巡诊、派驻医师等方式化解基层压力。除此之外,也要做好面向群众的科普宣传,引导农村居民当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病毒无需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以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共同筑牢农村疫情防线。
李泽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