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新时代新征程,是每个人都充满希冀的伟大时代,也是每个人只要付出努力便会有所收获的时代。作为一名县级公安机关领导干部,该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什么样的担当作为、什么样的工作作风响应这个伟大时代的号召,作为娄烦县一名公安民警,我们要给娄烦留下什么?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群众的鞭策声是最朴素最真实的民意。我们在一个地方工作,先不要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宏图大愿,而应首先考虑什么是群众深恶痛绝的,不要留下骂名。我们不做以下四种干部:
不做“贪”官。“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群众最恨贪腐,常把贪得无厌的官吏比作偷偷摸摸生活在阴暗角落的鼠类,可见对贪腐行为鄙夷厌恶之深。“不贪”是群众对领导干部道德品质最基本的要求,一声“贪官”,是群众对领导干部最彻底的否定。一旦贪腐,定会遗臭万年。
不做“看”官。时下有一种“三拍”干部:决策时候拍脑袋,保证时候拍胸脯,出了事则拍屁股走人。这种人把事业当谋生手段,面对事业兴衰和群众冷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好不好都跟我没有关系”,甚至还有一种“崽卖爷田心不疼”的心态。只看不做假把式,不把群众当自己人,群众岂能不骂。
不做“懒”官。“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生动刻画了当前社会特别是一些青年干部对待工作的一种心态,这种心态究其本质是懒惰。群众把不办事的干部称作“懒政”。有研究表明,人的惰性属于本能,这就是为什么惰性难以克服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的伟大之处也在于克服了动物的本能,懒政必被群众厌恶。
不做“庸”官。“遇事先躲一边,坚决不开口、不表态、不惹是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些是庸官为官的“第一要务”。这种官员不收钱也不办事,“遇事绕道走,生怕事情找上门”,无视职责使命、甘愿尸位素餐,没有什么可写的政绩,也无什么恶行,他们如同泥塑的神像,不起作用也不坏事,这种干部被群众批评是占着岗位不干事。
不留骂名是底线,留下好口碑是追求。结合政委岗位职责,我认为,为官一任,要留下一身“清气”“正气”“胆气”“暖气”和“书气”,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最突出位置。
留下一身“清气”。清廉是为官的底气、为人的骨气。公安机关是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的“刀把子”,如果不以廉洁作为质地,公安权力就会受到腐蚀,“刀刃”就会变钝,甚至“刀把子”会易主。作为一名“80后”干部,要留得一身清廉“元气”,以“金刚不坏”之身去应对未来复杂艰苦的斗争局面。
留下一身“正气”。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县级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如何带好队伍?我认为,自身端正是关键。思想上要有正义感,面对不公之事要嫉恶如仇;行动上要以党纪国法为武器,动真碰硬,直面邪恶挑战,该出手时就出手,一旦出手就毫不手软。要胸怀“国之大者”,不当个别人、个别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留下一身“胆气”。要把人民当靠山,把组织当后台,敢于动真碰硬,勇于当浑身是胆的“赵子龙”。有胆气不是一时冲动,逞一时之勇,而是为实现正义的目的,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勇于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直至完胜。
留下一身“暖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真心把人民当作我们的“衣食父母”,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真正推出一些群众急需、方便管用的便民举措,让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和法治温暖,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留下一身“书气”。学习是年轻干部增长知识、提升才干的重要途径和必要基础。应当以实践需求为动力向书本学习,不断夯实理论根基;应当向实践学习,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做到知行合一,不断增强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
初心如炬,使命如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要在岗位工作一天,就要真正做一些有益于娄烦高质量发展、有益于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实事,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更不会因为贻害一方而心虚,做到无愧于这个时代。(作者:娄烦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 王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