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是山西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也是我的老家所在。
说起运城,自然会想起黄河、黄土高原和中条山、吕梁山以及汾河、涑水。黄河经壶口的喷薄,沿着吕梁山与陕北高原间逼仄的晋陕峡谷,汹涌奔腾,越过石门,冲出龙门,然后,脚步骤然放缓,犁开黄土地,绕着运城拐了个温柔的弯,将这片地方钟爱地搂抱在怀中。从青藏高原奔流数千里,黄河头一次遇到如此秀美的地方。
这里古称河东,北有吕梁之苍翠,南有中条之挺秀,两座大山一条大河,似天然屏障,将这片土地护佑起来,如此,两座大山便如运城的城垣,一条大河绕两山奔流,又如运城的城堑。两山一河之间,又有涑水与汾水两条古河自北向南流淌,中间隆起的峨嵋岭将两河分开,形成两个不同的流域——汾河谷地与涑水盆地。一片不大的土地上,各种地貌并存:山地、丘陵、平原、河谷、台地,适合早期先民生存的地理环境应有尽有,农耕民族繁衍发展的条件一应俱全,仿佛专门为中华民族诞生准备的福地吉壤。
我的祖辈、父辈都出生在这片土地上,我也多次在这片土地行走,我热爱这片土地,即使身在异乡,这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也经常出现在我的想象中。少年时代,我根本不会想到,这片看似寻常的土地,是中华民族最早生活的地方,山水之间,绽放过无数辉煌,生活过无数杰出人物。年龄稍长才发现,史书中,一件又一件的大事发生在河东,传说中,一个又一个神一般的华夏先祖出现在河东,史实中,一位又一位的名将能臣从河东走来,诗篇中,一个又一个的优秀诗人从河东奏出华章。他们峨冠博带,清癯高雅,用谋略智慧和超人才华,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图景中,为河东占得一席之地。如此云蒸霞蔚般的文化气象,让我对河东、对家乡生出浓厚兴趣。
这套运城历史文化主题创作丛书邀我作序,遍览各位学者、作家的大作,让我对运城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华夏民族的早期历史,实际是由黄河与黄土交融积淀而成的,是一部民间传说、史实记载和考古发掘相互印证的历史。河东是早期民间传说最多的地方,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提到的五帝事迹,多数都能在运城这片土地上找到佐证。尧都平阳(初都蒲坂),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均为史家公认。黄帝蚩尤之战、嫘祖养蚕、尧天舜日、舜耕历山、大禹治水、后稷教民稼穑,在别的地方也许只是传说,带着浓重的神话色彩,在河东人看来都是有据可依、有迹可循。运城大量的史前文化遗址,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运城人的判断。也许你不能想象,这片仅一万四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竟多达103处,比许多省还多,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一,其中新旧石器遗址埋藏之丰富、排列之密集,被考古学家们视为史前文化考古发掘的宝地。为探寻运城的地下文化宝藏,中国田野考古发掘第一人李济先生来过这里,新中国考古发掘的标志性人物裴文中、苏秉琦、贾兰坡来过这里,参加夏商周断代工程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大部分都来过这里。西侯度、匼河、西阴、荆村、西王村、东下冯等文化遗址,都证明这里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这里的历史根须扎得格外深,枝叶散得格外开,结出的果实格外硕壮。
中条山下碧波荡漾的盐湖,同样是运城人的骄傲。白花花的池盐,不仅衍生出带着咸味儿的盐文化,还诞生了盐运之城——运城。
山西地域文化中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生僻字,一个是醯(音西),一个是盬(音古),山西人常被称作老醯儿,也自称老醯儿,但没人这样称呼运城人,运城人也从不这样称呼自己,醯即醋,运城人身上少有醋味儿,若把醯字拿来让运城人认,大部分人都弄不清读音。盬是个与醯同样生僻的字,但运城人妇孺皆识,不光能准确地读出音,还能解释字义,甚至能讲出此字的典故,“猗顿用盬盐起”,这句出自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的话,相当多的运城人都能脱口而出。因为,古色古香的盬街,是运城人休闲购物的好去处。盐池神庙里供奉的3位大神,是只有运城人才信奉的神灵。一酸一咸,两种截然不同的味道,不光滋润着不同的味蕾,也养育了两种不同的文化,作为山西的一部分,运城的文化更接近关中和中原,民俗风情,人文地理就不说了,连方言也是中原官话,语言学界称之为中原官话汾河片。
如此丰沛的源头,奔腾出波涛汹涌的历史文化长河,从春秋战国,到唐宋元明清,一路流淌不绝,汹涌澎湃。春秋战国,有白手起家的商业奇才猗顿,有集诸子大成的思想家荀况。汉代,有忠勇神武的武圣关羽。魏晋南北朝,有中国地图学之祖裴秀、才高气傲的大学者郭璞,有书圣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隋代,有杰出的外交家裴矩、诗人薛道衡。至唐代,河东的杰出人才,如繁星般数不胜数,璀璨夺目,小小的一个闻喜裴柏村,出过17位宰相,连清代大学者顾炎武也千里跋涉,来到闻喜登陇而望;猗氏张氏祖孙三代同为宰辅,后人张彦远为中国画论之祖,世人称猗氏张家“三相盛门,四朝雅望”;唐代的河东还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魏风》中的“坎坎伐檀兮”在中条山下唱响,千百年间,河东弦歌不辍,至唐朝蔚为大观。龙门王氏的两位诗人,叔祖王绩诗风“如鸢凤群飞,旷怀高致”。侄孙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奇思壮阔,语惊四座。王之涣篇篇皆名作,句句皆绝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联,足以让他跻身唐代一流诗人行列。蒲州诗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田园诗的境界让人无限神往。更让人称道的是位列“唐宋八大家”的柳河东柳宗元,有他在,唐代河东文人骚客们可称得上诗文俱佳。此外,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卢纶,以《二十四诗品》名世的司空图,同样为唐代河东灿烂的诗歌星空增添了光彩。至宋代,涑水先生司马光一部《资治通鉴》,与《史记》双峰并峙。元代,元曲四大家之一的关汉卿,一曲《窦娥冤》凄婉了整个元朝。明代,理学家、河东派代表人物薛瑄用理与气,辨析出天地万物之理。清代,“戊戌六君子”之一、闻喜人杨深秀则在变法图强中,彰显出中国读书人的气节。
如此一一数来,仍不足以道尽运城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因篇幅原因,就此打住。
本丛书围绕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和2020年两次视察山西时提到的有关历史文化内容,遴选11个主题,旨在传承弘扬河东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为社会发展助力。运城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的领导可谓站位高远,用心良苦。
参与丛书写作的11位作者,都是山西省的知名学者、作家,读罢他们的作品,能感受到他们深厚的学术和文学功力,获益匪浅。
从这套丛书中,我读出了神之奇,人之本,天之伦,地之道,武将之勇猛,文人之风雅,仿佛看到河东先祖先贤神采奕奕,从大河岸畔、田野深处朝我走来。
好多年没回过老家了。不知读者读过这套丛书后感觉如何,反正我读后,又想念运城这片古老的土地了,说不定,因为这套丛书我会再回运城一次。
是为序。
李敬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