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这一重要论断把握时代特征,为拓展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发展新局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治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治理的整体效果。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旧矛盾相互交织,利益关系更加多变,我们必须把基层治理摆到社会治理、国家治理体系中更加重要的位置,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更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心,而社区又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单元,社区是人民日常生活和生存的载体,是各种矛盾诉求、利益分歧的汇集点。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近年来,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得到大力加强,各地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新方法,并取得重要进展。要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主体、内容、机制的深度融合,全面激发基层治理活力,不断完善群众自治制度,形成紧密联系的基层治理共同体。要进一步完善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加强社区共同体建设,增强社区居民共同体意识,增进社区内部凝聚力。比如完善社区内部生活服务保障设施;加强社区组织体系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组织化程度。
坚持系统论的思维方式,积极探索新发展阶段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和方法。只有把党的领导贯穿社会治理创新各方面、全过程,通过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把党的领导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才能构筑好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打通每一个“神经末梢”,使基层社会治理政治方向不偏离,资源能力有保障,才能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形成社会治理有效合力,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作者: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蔡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