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究竟有没有所谓孩子成才的密码?我想,翻翻这本《淘气儿子的成才路》,你便会找到答案。这本书文字最大的特点就是十分自然朴实,自然朴实得宛若一泓湖水,清澈宁静,悠远晶莹。它让舒缓的、携带着育儿芬芳的那一缕清风,吹拂着我们的心灵。作者独特的教育理念让我深受震撼和启迪。
这本书的作者段晶平女士,与其说是孩子事无巨细的陪伴者,倒不如说是孩子以身作则的赋能者。陪伴儿子18年来,儿子琴棋书画、舞蹈、体育全面开花,作者也在除工作家庭之外的瑜伽、长跑、健身、写作上收获颇丰,特别是在不惑之年还通过了全国健康管理师的考试。用作者的一句话来说:“与其说是我培养了孩子,不如说是儿子成就了我。”对孩子来说,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及成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淘气儿子的成才路》一书的作者段晶平出生在一个普通的铁路职工家庭,是一名铁路线路工技师。她没有因为幼年的贫穷而自卑,也没有因学历低而气馁。尽管她的工作忙碌辛苦,却从未放弃认真教育孩子。在她的悉心教育下,那个从小就十分淘气的儿子终被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医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录取。
和中国千千万万“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段晶平也深谙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她年轻时没机会读大学,非常希望儿子将来能考上名校,弥补自己的遗憾并超越自己。孩子还未出生,她就开始翻阅拜读各种教育方面的书籍。心想别人能把孩子培养成才,自己也一定能。
孩子刚出生不久,问题便一个接着一个向她扑面而来。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去试一试,拼一拼。
早在孩子蹒跚学步的时候,作者就大胆放手,让儿子自己走,在一次次的摔倒中掌握行走的技巧。这个看似简单的做法其实并不简单,有些孩子迟迟学不会走路,正是因为父母不敢放手,不肯放手,是父母的双手抱得太紧、抱得太久。
刚上托儿班,孩子才1岁10个月大,拽着作者的衣服哇哇大哭。可她没有心软,甚至有一股“狠劲”,只是说了句“别哭了,妈妈今天肯定会第一个来接你”便扭头而去。作者戏称自己的这种教育方式是“后妈”式教育。当然,作者的“放手”和“狠劲”都是适度的,是建立在浓浓的母爱基础上的。她懂得教育孩子如同放风筝,让孩子拥有成长的广阔天地,让孩子懂得自己能做的自己去做,而且一定要做好,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而牵着风筝那根长线的,是一颗博大且有远见的母爱之心。
孩子们在被网络游戏、攀比等各种纷繁复杂的外界事物所诱惑时,就是检验孩子们自制力的时候。在孩子读小学的时候,作者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其自制力和对学习的专注度。有一次儿子过于贪玩,作者就惩罚他写一百字的检查。还有一次儿子玩游戏超过规定时间,而且拒不听劝,作者就挥起擀面杖,把电脑显示屏给砸了个粉碎。作者并不是简单粗暴的“虎妈”,而是以理服人,她让儿子明白了从小要有对学习的专注度以及面对诱惑的自控力。在作者一次次的“警示”下,儿子果然学会了自制、自觉、自主、自律和独立思考。
在我们山西,很多家长给孩子过12岁生日都流行到大饭店。儿子却对作者说:“妈,饭店太吵了,咱能不能不去饭店过生日?是不是给小孩子过生日就是为了满足你们大人的虚荣心啊?”儿子这番话让作者非常吃惊,也反思良久。就这样,在作者的“暗箱”策划下,给儿子在户外过了个既欢乐节俭,又别有情趣的生日,而且有着告别童年后在广阔天地成长的美好寓意。
儿子15岁时,为了培养他的自立意识和吃苦精神,作者有过一次与儿子重装徒步五台山的特殊经历。出发前所需的一切装备,她只交给儿子个清单,让他准备。在经过最险要的路段时,儿子竟然自告奋勇担当起探路先锋。五台山的探险经历使儿子学到了很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本领。为了磨炼他顽强的意志,作者和儿子居然骑着自行车从太原到了北京。通过那次长途骑行,儿子不仅掌握了如何使用导航,而且拓宽了视野,身体和意志得到了锻炼。
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家教理念,曾经激励父母成功的那套老方法放在现在的孩子身上未必有效。在这个“互联网+全球化”的时代,我们的下一代注定是要走向世界的。作者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陪伴孩子逐步走向世界的过程。通过陪伴孩子成长,让作者从教育者的角度有了新的发现,这也更坚定了她探寻培养孩子成才密码的决心。
孩子的学习很重要,做父母的都知道,但孩子不喜欢家长在自己耳边喋喋不休地说教,他要看的是你日常生活中的行动,即不只听其言而且观其行。很多父母吃过晚饭就催着孩子赶快学习,自己却坐在客厅看电视、玩手机。这恰恰影响了孩子的认知和学习的专注度。父母最好的教育方式是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诉孩子,学习是人的一生尤其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事。时下流行手机热,到处都是“低头族”。为使儿子不看手机,把儿子的注意力从手机上转移出来,她就带着儿子到户外活动。久而久之,她发现用不着催,儿子就自觉学习了。哪怕让他休息一会儿,他也会很快坐回到桌子边继续学习。作者的切身体会是:身教永远大于言传,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儿子上了高中后,作者提前学习、了解高考政策。为了让儿子能够“两条腿”走路,她鼓励儿子坚持学习唢呐和二胡。她还总结出高考的三条经验:一是不一定只有学习好才能考上好大学;二是也不一定学习不好就只能走艺术类;三是有学科特长也是王道。几年下来,作者终于探寻到一个教育孩子的神奇“密码”,那就是:妈妈素质有多高,孩子就能飞多高。
作为一个母亲,面对青春期充满骚动与逆反的儿子,作者总是用发丝般细腻柔美的心去关心和引导他,用天空一样蔚蓝宽广的胸怀去包容和接纳他,用无形无痕的教育方式去影响和帮助他。用母亲的点点心血和日常行为轻轻叩开儿子的心灵之门。教育孩子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作者把这些规律系统地归纳为母亲的修炼。为何要用“修炼”一词呢?是因为为人父母者任重道远,其中包含着爱、包容、成长、规则、坚持、规划、执行……无法套用一个简单的公式。如果一定要在中文中找到一个对应的词,那就是“修炼”。即修其心智,练其能力,陪着孩子走向明天。为了更好地“修炼”自己,作者还报名参加了心理咨询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然后再把自己“修炼”的所得传播给儿子。譬如大爱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等。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儿子主动用自己的零花钱为地震灾区捐款,参与绿色行动、保护美丽家园等活动,还经常干家务活。为了全面提升儿子的素养,作者还带他参加全国青运会开幕式等社会活动。儿子逐渐成为一个思想进步、品学兼优、有责任感、勇于担当的孩子。
儿子高中是奋力拼搏最辛苦的3年。他既要学习国内课程,也要学习国外课程,还得两方面都备考,最终被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提前录取。很多朋友、同事一直在问作者:“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为什么你的孩子那么棒?”她的回答斩钉截铁:“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用一个形象,塑造另一个形象。”
读了这本书,我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几乎在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一起走向世界。
孩子成才的密码,也许恰恰是常常挂在作者嘴边的那句话: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
梁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