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说,这是2023年生态文学的第一个春消息。
记者说,这是2023年春天生态文学的第一场约会。
“大地文心·美丽书写”山西生态文学研讨会在线上举行,山西乃至全国60多位生态文学作家学者聚首云端,给山西生态文学创作寻找突破的方向。
之前,人问:为什么要组织这么一个研讨?
当时,山西环境质量数据恰好公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提高到74.5%,重污染天数减少了85%;地表水环境质量优良水体达到86%,太原汾河流域水体稳定达到Ⅲ类水质。
我说,就为以用文学的方式解读这数据背后的秘密。
这枯燥的数据,藏着秘密吗?数据背后,是什么?
数据背后,是风景。是蓝天白云的风景,是绿水青山的风景,是站在城市就可以看到城市远处山脊线的风景,是天空之下河流铺陈着蓝天一样颜色的风景,是汾河流水哗啦啦地已经重新归来的风景。
风景背后,是什么?是故事。是山西把生态文明建设抓在手上的故事,是生态环境保护部门把引领和倒逼企业治理污染扛在肩上的故事,是工业企业壮士断腕、脱胎换骨、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故事。
故事背后,又是什么?是人物。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的铁腕执法,是生态环境执法者与生态破坏者的现实交锋,是生态环境保护卫士的流血流汗甚至流失生命,是有血有肉有灵捍卫蓝天碧水的生命行动。
而人物背后呢?再往深看,是绿色发展决策者、生态文明建设者、生态环境保护者、生态文化参与者的情感理性、思想理念、精神灵魂的深邃世界,是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的一种深度契合、深度融合的境界。
如此,生态文学要做的事情,不就是要发掘秘密、抒写风景、叙述故事、表现人物、呈示精神吗?不就是呈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轨迹和现实进程吗?
于是,我们策划了2023年新春的这个生态文学研讨会。
我们想做的,就是重新唤起中国生态文学作家的山西集结,重新发起山西生态文学作家的再度出发。
其实,山西作家关注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由来已久,中国作家关注山西的生态文明建设也由来已久。
作为一个生态文学的策划者、倡导者、组织者、写作者,我于生态文学情有独钟,我经历并见证了中国环境文学到生态环境文学再到生态文学走过的30多年的历程。
20世纪90年代,中国环境文学诞生的时候,凝聚起文学作家与环境保护的天然同盟。我们在山西策划组织了“环保潮”大型环境文学创作活动,请山西老一代作家艺术家马烽、孙谦、西戎、胡正等人写下了“爱护环境是文学的永恒主题”的题词,那时,麦天枢创作了《挽汾河》,哲夫创作了《毒吻》,赵瑜创作了《第二国策》,我写作了《基地之忧》和《晋水危机备忘录》。在环境文学里,山西的天是黑色的,山西的地是黑色的,山西的水是黑色的,作品揭露的,是生态环境的灾难。
21世纪,中国环境文学发展到中国生态环境文学,生态环境保护也成为作家的天职。我们在山西策划组织了“生态汾河”大型生态环境文学活动,并带领作家、记者从汾河发源的地方走到汾河流入黄河的地方。在生态环境文学里,山西的天在变蓝,山西的地在变绿,山西的水在变清,作品里泛起的,是生态环境的新变。当时,中国环保泰斗曲格平说,山西是我的“老家”,我希望山西更好。
2010年之后,中国环境文学发展到中国生态文学,国家组织了“大地文心”生态文学创作活动。我们在山西策划组织了“美丽中国·生态山西”大型文学采风活动,山西出版了《走进一条河流》《黄河边上的绿太阳》《沁源绿》《沁水长流》。在生态文学里,山西蓝天归来,山西汾河归来,山西青山绿水归来,作品浸染的,是生态环境的蓝绿。
生态文学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记录,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见证:由黑到绿,由灰到亮,由陋到美,由劣到好。
但是,我们的生态文学,依然没有反映出山西这片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由劣到好的艰难巨变;我们的能源基地,依然没有产生表现这片地域经济转型发展由黑到绿的文学佳构。
于是我们想到一个行动,一个凝聚山西乃至中国生态文学作家推起山西生态文学突破的聚集——“大地文心·美丽书写”山西生态文学研讨会,找寻山西生态文学突破的方位。
为此,我提出,生态文学要关注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山西曾经是中国污染最重的省份,也是全球污染最重的省份。山西生态环境问题是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缩影,也是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典型。而今,历经40年的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山西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彻底改变。生态建设上,中国是全球绿化增长最快的国家,而山西,又是中国绿化增长最快的省份,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3.57%,历史性超过了全国平均比例。环境改善上,山西城市空气质量早已退出全国倒数第一、第二、第三的位置,彻底丢掉了黑帽子、带上了蓝帽子;山西河流彻底退出劣Ⅴ类水质,城市全部消除了黑臭水体,曾经有河必干有水必污的山西,河流哗啦啦归来。污染时代的山西,产生了麦天枢的《挽汾河》、产生了哲夫的《黑雪》,而今改变了的山西,却没有产生重头的生态文学作品记录和反映山西生态环境质量的历史性改变。难道生态文学仅仅是承载生态危机的文本?生态环境现实发生历史性转变的时候,生态文学不该缺席。
为此,我提出,生态文学要关注绿色转型发展的进程。
山西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根底在于山西经济发展的转型。山西曾经是中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这个基地,是山西的资源禀赋决定的,也是山西自己要来的。成为了全国的能源基地,也就成为了全国的污染重地;成为了全国的污染重地,山西人意识到的时候污染已经积重难返。好在山西人迷途知返,意识到污染积重难返,但难返也得返,于是,决定调整经济结构、实施绿色转型。山西是中国最早提出绿色转型的省份,也是绿色转型发展最快的省份。而今,山西已经改变了能源基地的黑色形象,山西已经成为光伏的全国领跑者、风能的全国领跑者、氢能的全国领跑者、特高压的全国领跑者,山西成为了绿色低碳发展的基地。当年,山西成为黑色能源基地的时候,曾有许多新闻和文学作品关注、聚焦山西煤老板,但是,山西在绿色转型改变形象之后,并没有重头的生态文学作品回望和展现山西发展的亮丽转身。绿色发展没有产生绿色文学,这也是山西生态文学需要突破的地方。
为此,我提出,生态文学要关注能源工业环保的现实。
山西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绿色转型发展的实现,在于工业发展的嬗变。山西的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环境保护的主体,是一种双重主体,承受着改变经济落后的压力,也承受着改变环境污染的压力,是一种双重的压力,甚至是重压、高压、强压。山西的能源经济发展史、山西的环境保护发展史,就是山西的能源工业发展史。这样的发展历史是惨烈的、悲壮的,像一场环保战争、工业战争、发展战争。战争里的环境保护就是一支杠杆,是倒逼工业转型的杠杆,这杠杆一撬动,工业、企业便壮士断腕、断尾求生、脱胎换骨,工业经济便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山西的环境保护,是一代代落后工业倒下的历史,也是一代代新型工业挺起的历史。阵痛在经济,深痛在工业。聚焦山西工业,可以写出历史、写出故事、写出形象、写出人性,但山西作家乃至中国作家,并没写出重头性的生态文学作品,并没挖掘和呈现山西工业革命的阵痛、深痛、灵魂之痛。这是山西生态文学需要突破的地方。
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山西绿色转型发展,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现场,也是中国生态文学创作的审美视域。
人说,山西生态环境保护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缩影,关注山西的生态环境之变,就是关注中国的生态环境之变。
我说,中国低碳发展基地当是中国生态文学的富矿,挖掘山西这座生态文学富矿,当会筑起山西生态文学的巨构。
聚焦山西的生态环境保护,就是聚焦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反映山西的绿色转型发展,就是反映中国的绿色转型发展;书写山西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书写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这个春天,山西给你一个生态文学的春消息。
这消息预示着,你将拥抱一个生态文学的金秋季。
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