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我们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更多经济增长动力源。帮扶旅游业发展。围绕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扩大有效投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民群众越来越多享受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故事
王小留,是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的一名农村妇女,因为搭上了旅游业的“快车”,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腿脚不便的王小留,工作生活有一定困难。她丈夫是村办企业的普通职工,收入有限,但家中老老少少有14口人,需要他们照顾抚养。王小留好强坚韧、积极乐观,从来没有向困难低头。她一有机会就去打工,想方设法赚钱养家。
1998年,王小留所在的皇城村搞起了旅游开发,这一下子“燃”起了全村人的致富希望。王小留积极投身到旅游服务中,在皇城相府景区里租下了商铺,带领儿子、儿媳开起了旅游纪念品商店。不久,尝到经商甜头的王小留便动员全家,利用自家房子开起了第一批家庭旅馆。多年来,她起早贪黑,诚信经营,生意越做越红火,全家终于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王小留和她的家庭,多次被各级部门评为“文明商户”“巾帼创业标兵”“最美家庭”。
代表委员议政建言
全国人大代表,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皇城相府集团董事长 陈晓拴
旅游产业是皇城村的品牌产业,也是我们兴村富民的主导产业。从1998年开始,我们通过保护开发陈廷敬故居“皇城相府”,集中利用全村各类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功入列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我们通过整合周边郭峪古城景区、海会书院景区、九女仙湖景区,托管运营蟒河景区,修建了两个大型游客接待中心,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年综合收入3亿多元,带动发展起“农家乐”、特色民宿及相关商户500多个,解决3000名居民的就业问题。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皇城村才刚刚迈步。我们这里有全国独特的“太行古堡群”和古村古迹,数量众多、遗存保存较好,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厚。这些都为我们发展旅游创造了难得的条件。如何让这些“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如何带动更多村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增收?这些一直是我在思考的问题。这次参加全国两会,我结合工作实践,准备了两份建议:一个是关于创新金融工作,支持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是关于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都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有关。
2020年之前,我们集团公司每年游客接待量达200万人次,门票、餐饮、住宿等直接收入1.5亿多元,旅游综合收入3亿多元。这几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旅游人次和收入都出现下降。但今年以来,文旅消费加速回暖,景区酒店预订爆满、市集红红火火。春节期间集团公司的旅游收入已恢复到疫情之前的80%,村民们都对旅游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现在,旅游产业是我们最重要的一张名片,也是我们最大的无形资产。我们所处的太行山区植被丰富、生态优良,蜜蜂养殖户比较多,是全国蜂蜜产量大区。为了解决蜂农销售难题、促进产品就地转化,我们依托“皇城相府”这个品牌,投资5亿多元新上了一个农旅融合项目——年产5000吨的蜂蜜酒厂。这样一年可就地消化蜂蜜上万吨,帮助1500余户蜂农稳定增收。我们还要结合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做成一个融休闲、研学、生态于一体的旅游项目,与整个皇城相府景区融为一体,全面展示从蜂蜜原料到酿酒成品的过程。这既可以丰富旅游业态,又提升了皇城旅游的品牌吸引力。下一步,我们将打造一个以皇城村为中心,辐射周边10公里的国家级(古堡)康养旅游度假区,实现一村一特色、村村有产业,形成皇城相府大旅游生态圈,带动2万多村民共享旅游发展红利,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链接
近年来,山西文旅康养深度融合发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扎实推进,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加速隆起,连续成功举办旅发大会、康养大会、大河文明旅游论坛,5A级景区增至10家。下一步,我省将精准施策促进文旅康养产业健康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优做强旅游品牌,加快发展红色游、乡村游、研学游、生态游等新业态,积极发展全域旅游、智慧旅游,全面提升景区品质和服务质量,让三晋大地成为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本报记者陈俊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