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民声

【关注乡村振兴·产业篇】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奠定乡村振兴基础

  • 运城市盐湖区已经返青的麦田,无人机正在进行喷洒农药作业。

  •   

    编者按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提升县城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增强重点镇集聚功能。实施“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向县域梯度转移,支持大中城市在周边县域布局关联产业和配套企业。支持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农高区托管联办县域产业园区。
      今起,《民声》版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将持续关注与我省农民密切相关的话题,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抓好产业振兴这个重中之重

      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课题。但是,当前乡村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链条较短、附加值低,农业多功能挖掘不足;农产品品牌、品质不够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不够高;土地、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要素支撑还不够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户的示范带动不够,利益联结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要长久惠及百姓,必须持续发力产业振兴这个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不断拓宽乡村产业发展道路。
      生产与市场两手抓、两手硬。推动农业工作者从“以产待销”向“以销促产”转变,实现生产与市场双轮驱动。建立农产品数据库,组建销区采购商和培养产区经纪人队伍,实现品牌打造、销量提升、农民致富等产业发展目标。同时联动各方力量,打造社会化扶农助农机制,破解一些地方存在的“增产不增收”的悖论,让广袤农村地区的优势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以农业农村为基础和依托,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拓展农业农村多种功能,形成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业态丰富、联农带农的发展模式。要以种养循环为重点加强农业内部融合,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加强农业产业链延伸,以休闲观光康养体验为重点加强农业农村功能拓展,以线上线下结合为重点加强农村商贸物流,以县域内一二三产业高效分工布局为特点加强产城(镇)融合,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助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作用,以提供就业岗位、签订种养协议、帮助销售农产品等形式进行精准帮扶,打造共享利益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引导农户以土地为资本纽带,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将产业向农村纵深延伸,让乡村振兴发展的红利更多惠及农村群众。
      做好做实“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支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探索数字经济、大数据产业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形成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精准引进一批产业链头部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做好“土特产”文章,致力让农业更有奔头、农村更有看头、农民更有盼头。

    常瑞

    专家说——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姝

      大力推进乡村产业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创建,让优质农产品品质“显性化”。加快建设田头市场、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设施,严控产品质量、扩大供给规模,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张永勋

      努力打造农产品品牌、区域公共品牌、乡村旅游品牌、乡土文化品牌,可以提高一个乡村地区的产品辨识度、品质认可度、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销量,提高产品价格,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

      未来乡村产业发展,一要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基本服务,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到农村投资,进而扩大农村产业化发展的村镇数量。二要利用供销社资源的整合来完善农村产业链、供应链。三要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再加入人才技术规划和项目,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升级。

    大家说——
    灵丘县东河南镇青泥涧村的大棚种植户/宫永生

      村子里发展大棚产业,实实在在地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不过种大棚,要想增收,也得讲究种植结构。最初的时候一直只种植芹菜,后来又种植西红柿、西葫芦,今年开始栽植麒麟西瓜,收入就是不一样。

    潞城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伟

      要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潞城区抓住契机,以县域为范围,在全区农村整体推进大葱种植产业,目的就是提高农民收入。

    灵石县酸枣仁产业园负责人/张丽俊

      我们将紧抓市场机遇、政策优势和技术优势,不断延长酸枣产业链条,开展全产业链研发创新,大力推进酸枣产业向品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充分放大特色产业种植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运城市盐湖区农业农村局干部/张鹏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盐湖区将农村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主抓手,全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书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答卷。

    大同市灵丘县——
    建好温室大棚 助力农民增收

      掀起棉帘走进小屋,一股暖气扑面而来,大棚内的情形让人眼前一亮,刚刚栽下的幼苗嫩油油的,使整个大棚充满了生机。
      “这是刚栽下10多天的西瓜苗,现在已经缓过秧了,只要管护到位,长势一天一个变化!”宫永生乐呵呵地介绍。
      56岁的宫永生是灵丘县东河南镇青泥涧村的大棚种植户,搞大棚种植已经有10来年了,7分地的大棚每年都能给他带来3万元的纯收入。近年来,宫永生在村子里盖了三间大正房,又在城里买了房,他是村民靠大棚发家致富的一个缩影。
      “村子里发展大棚产业,实实在在地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不过种大棚,要想增收,也得讲究种植结构。我们家大棚最初的时候,就一直只种植芹菜,后来看到人家改变了种植,咱也跟着开始种植西红柿、西葫芦,收入就是不一样。去年,大作村大棚种植合作社尝试种麒麟西瓜,很成功。今年他们就动员我们村的大棚户也搞麒麟西瓜栽植。”宫永生说。
      种植传统的蔬菜,一年两茬。种植西瓜,一年能种三茬。“一秧只保留一颗西瓜,重约3—4斤,水果店一颗卖20元左右。我一共栽植了1300苗,就按最低价12元一颗计算,这一茬就收入15600元,这个收入远远比种西红柿要高。”宫永生一边打理西瓜秧一边介绍。
      考虑到刚开始没有种植水果的经验,他和村里的其他种植户怕有风险,担心“白忙乎了”。大作村的大棚合作社及时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种植户只需管护,不论是否成功,每株西瓜给予8元钱。“虽然收入少了,但挣得稳!”宫永生说,“这是个没风险的生意,更重要的是,通过管护学习,掌握了技术,为自己独立搞西瓜栽植打实了基础。”
      “我们村常住人口是200多户,村子里共有暖棚30栋,拱棚8栋,搞大棚种植并不比外出打工收入少!你看,像我这样的人家,家里有90多岁的老母亲需要照料,还有10来亩地要种,能出去打工吗?现在,咱在家经营大棚,家里的事啥也不耽误,收入也非常不错!”

    长治市潞城区——
    万亩大葱有订单 农民吃了定心丸

      雨水时节,走进潞城区张家河村大葱育苗温室大棚,一颗颗幼苗已经探出头来。“已经拿到了收购订单,吃了定心丸,动力十足。”大葱种植大户曹云喜说。
      2022年,曹云喜与合作社签订了大葱保底价收购合同,承包700多亩土地,亩产量达到1万多斤,销售收入300万多元。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潞城区抓住契机,以县域为范围,在全区农村整体推进大葱种植产业,目的就是提高农民收入。”潞城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伟说。
      潞城大葱以“葱高、白长、脆嫩、味甜”而著称,是潞城农业的重要地理标志和历史文化名片。目前,潞城区有6个乡镇街道的50余个村种植大葱,全区集体种植大葱主体达到40余个、种植面积1万余亩,大葱产业已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特色产业。
      今年春季,潞城区强化大葱种植区域布局,推行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打造万亩大葱种植基地。该区对大葱种植规模在20亩及以上的农户发放每亩200元的资金补助,还按照一定标准,免费发放种子、有机肥等农资,极大提升了群众种植的积极性。
      除在政策、物资上给予大力帮助外,潞城区还组织党员干部、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和指导农户种植大葱。在潞城区潞华街道堡头村的大葱种植基地,农技专家孙兴旺正在为村民详细讲解大葱育苗的要领。
      在巩固拓展大葱种植的基础上,潞城区不断延伸“特”“优”产业链条,以大葱育苗、机械化种植示范、葱产品销售及深加工、三产融合等全方位推进大葱全产业链发展,有效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实实在在增加群众收入。
      在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上,潞城区积极探索“公司+农户+种植”的模式,在张家河、熬脑、合室等村发展大葱种植,并通过扶持引导山西鑫熬兴综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山西聪和食品有限公司、潞城市山丹丹网络信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实施大葱产业示范园、城郊农业建设等项目,把“潞城大葱”切实做大做强、做精做细,逐步向大葱全产业链并重发展转变,实现大葱从“特色产业”到“支柱产业”跨越发展。

    运城市盐湖区——
    一区两园三带 打造特色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运城市盐湖区将农村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主抓手,全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书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答卷。
      初春时节,走进泓芝驿镇王过村,虽然天气还有些寒冷,但村旁梨园中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春耕景象,清园、施肥、修建,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
      “去年酥梨价格不错,我家一共卖了十多万元,我觉得挺满意的。”村民王慧芳一边忙碌一边对记者说。
      “王过酥梨”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王过村所属泓芝驿镇为中心的8万亩盐湖酥梨生产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果品远销美国、加拿大、秘鲁等16个国家。
      盐湖区是全国优质梨果产地,被誉为“北方百果园”。该区现有梨、桃、葡萄、苹果等各类水果种植面积36万余亩,年总产量70万吨,总产值20多亿元。果业已真正成为该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盐湖区立足资源禀赋的优势和产业基础规划的设计,将“一区两园三带”作为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的发展思路。创建城郊农业示范区,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特色经济农业带、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带和生态观光农业带,“一区两园三带”的实施将为全区现代化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智慧农业”的加持,盐湖区依托中农乐“互联网+农业”新技术,打造现代农业展示服务中心,解决了农村“土地荒”、农民“技术荒”等问题。截至目前,该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00家,家庭农场105家,带动了全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今年盐湖区还提出将坚持壮大特色农业,做强工业农业、打造品牌农业、发展数字农业。加快建设城郊农业示范区,实施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项目,加快打造盐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有效提升盐湖农业的知名度。

    晋中市灵石县——
    “种+产+销”一条龙 小酸枣做成大产业

      “别看酸枣又小又不起眼,它可是个金果果,浑身都是宝,而且带动了我们村一大批人就业,是我们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实行‘种+产+销’一条龙的订单式经营模式,开辟乡村振兴新路子,让小酸枣真正成富民大产业”……
      这是灵石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依靠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生动画面。
      灵石县是典型的土石山区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酸枣仁粒大饱满,其中的酸枣斯皮诺素单项指标远超国家药典标准,是行业内追捧的“道地药材”。
      为了更大发挥酸枣的价值,灵石县集中优势资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成立福禄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集酸枣技术研发、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品牌塑造为一体的产业园,依靠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酸枣仁产业园负责人张丽俊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共收购了310吨酸枣,为实现价值最大化,我们将酸枣皮肉制成酸枣面、酸枣汁,酸枣仁作中药材,酸枣叶制成茶,酸枣壳制作枕芯等产品,一直供不应求。
      据了解,目前酸枣仁产业园已建设了标准化酸枣种植基地3000余亩、育苗基地300余亩,年育苗量达300万株。产业园采取村级组织领办、龙头企业先行、农户自愿加入的新型农业模式,在种植、管护、采收、生产环节上与农户利益捆绑,全年可带动当地就业3000余户。
      现如今,产业园主营产品“灵石酸枣仁”已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获山西功能农产品品牌称号及有机转换认证,被列为“十大晋药”中药材,并于2022年被列为市级重点龙头企业。
      谈及今年的发展,张丽俊说:“我们将紧抓市场机遇、政策优势和技术优势,不断延长酸枣产业链条,开展酸枣全产业链研发创新,大力推进酸枣产业向品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充分放大特色产业种植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本栏图文除署名外,由芦燕娟 马明清 晋贝贝 乔沼珲 郭苗采写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3-15期

    • 第2023-03-14期

    • 第2023-03-13期

    • 第2023-03-12期

    • 第2023-03-11期

    • 第2023-03-10期

    • 第2023-03-09期

    • 第2023-03-08期

    • 第2023-03-07期

    • 第2023-03-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