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级各类学校陆续开学,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备受关注。多家媒体报道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等四部门日前发文部署2023年春季学期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明确中小学校、幼儿园原则上不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学校周边不得设置售烟、售酒网点。各地将严肃查处学校及周边、网络平台等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每到下课或放学时间,校园小卖部里就挤满了前来购买零食的学生。糖果、辣条、饮料等几乎成了校园小卖部里的“标配“。这类”高盐、高糖及高脂肪食品对还处于身体发育期的学生而言是非常有害的。正是基于保护学生的目的,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等四部门发文喊停“校内小卖部”,无疑十分及时,也非常必要。这既是重视学生食品安全的一种体现,也是关注、关爱学生身体健康的一种表现。但仅仅喊停校内小卖部还远远不够,还需像管好校内小卖部那样管好校外小卖部。
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很多地方已无校内小卖部,但是一出校门不远处就是校外小卖部。近年来,学校周边的小卖部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得也不少。这类小卖部也是“围着学生转”,而且也善于投学生“所好”,比校内小卖部更难管理。因此,管好、管住、管牢校内小卖部之外,也不能让校外小卖部处于“脱管”“失管”状态。事实上,《通知》也提到,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周边不得设置售烟、售酒网点及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售酒的规定,严肃查处学校及周边、网络平台等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校内小卖部取消之后,学生可能会更加频繁地光顾校外小卖部。对于这类校园外小卖部,虽然相关部门也经常检查,但大多是属于“例行”范畴,有的甚至还提前下发通知。如此“检查”,监管能到位吗?所以,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大查处和惩处力度。要对校外小卖部的营业执照、从业资格证、从业健康证等严格把好审批关,并经常性开展“突袭式”检查,一旦发现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取缔经营资格、追究法律责任等方式予以严惩。另一方面,学校和家长要加大对孩子的食品安全教育力度。不妨通过真实、典型的案例,让学生真切地感知假冒伪劣食品、垃圾食品的危害性,从而自觉远离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
另外,虽然中小学校内外小卖部存在着不少问题,然而,它也有着不言而喻的功能——方便学生购买文具、学习用品。学校是不是就此可以采取一些对接措施。除铅笔、钢笔、橡皮、本子等文具外,还有哪些学生急用的、正常的、合理的物品,列一个学生购物需求清单,学校可以集中购买一些,满足学生的不时之需,等家长购买之后,再补充学校的“学习用品仓库”。其次,采取一些弥补措施,比如可以班级为单位,鼓励建立学习用品共享制度。学生的钢笔、铅笔坏了,本子用完了,可以借用班级共享的文具。只要多方出动,形成合力,既管好“校内小卖部”,又管好“校外小卖部”,才能真正让学生远离垃圾食品和伪劣物品,从而确保学生的食品安全和健康安全。
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