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册田水库放水了,我们几个“老水利”急忙从城里出发,驱车一路向东驶去。
大同市册田水库兴建于1958年3月。是在桑干河快出山西境内的深山峡谷上,横截河水而建,初期称桑干河水库,是山西省第二大水库,也是桑干河流域最大的水库,还是山西省列入全国防汛重点的唯一水库,总库容5.8亿立方米,现在已成为一座集农业灌溉、城市供水、防洪防汛、治污拦沙、水产养殖、休闲旅游、河道生态复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水库。
穿过弯弯曲曲的环湖大道,来到大坝上,远处传来了“哗啦啦、哗啦啦”的响声。顺着水声俯视,一股白色的水柱,喷涌而出,冲出泄水洞的闸门,重重地摔打在泄洪道上。我们急切地沿着台阶走下大坝,顺着渠道迫不及待地与水流亲近。从坝底仰望,库水从40多米的坝顶飞流直下,形成巨瀑奇观,碧水喷雪、白浪排空、气势磅礴,声响如龙吟虎啸;水雾激溅,迸射在脸上,清新凉爽……
我们逐水而行,走进乌龙峡风景区,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乌龙泉、乌龙滩、乌龙洞、小龙门,景观浑然天成,美不胜收。幽深的峡谷里温湿如夏,峭壁如削、危崖侧立、怪石嶙峋。库水和泉水汇集,跃下峡谷,九曲弯转向东奔流。凝望着远去的水流,释怀而又眷恋。“从2003年开始,册田水库每年向北京集中输水5000万立方米,为了保证永定河生态复流,这几年更是加大供水量和次数。今年春秋两季的任务是1亿立方米,加上又注入的引黄水,到年底为永定河生态补水达到2亿立方米。”水库负责人边走边介绍,水库初期的主要功能是农业灌溉。配套的大型灌区、灌站,为晋冀两地灌溉45万亩田地,水库库面占大同市水面总面积的80%。
进入20世纪80年代,大同市水资源告急,新建了册田供水工程,为市区、二电厂和工矿区供水,有效地缓解了大同市城市用水的压力。近年来,桑干河流域整体规划、统筹调度,开展了综合治理的行动。仅上游忻州、朔州、大同三市,就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大型国家级湿地公园等20余处工程,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作为永定河上游的骨干水库,水库的安危直接关系到北京市和下游上千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陆续进行了除险、加固,健全了大坝渗流观测系统、大坝变形观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水雨情自动遥测系统等综合安全监测系统。
观赏水库全景,最好的位置还是在大坝上。我们返回堤坝,已是正午。登上高高的瞭望台向西远眺,最远处,水面与桑干河湿地公园相连融合,一眼望不到边际;湖面如镜,天水合一,一片湛蓝;暖阳当空,一叶小舟划过,荡起金光闪闪;海鸥上下翻飞,与蹦出水面的鱼儿亲吻,溅起一圈圈扩大的水花,又奋力地冲向云霄,在空中尽情地撒欢儿。近处,几朵白云飘浮在山头上,微风轻拂,水面泛起淡蓝色闪着金光的涟漪。岸上青砖红瓦的村庄,被宽的道路、窄的渠埂穿起,给水库镶上了宽宽的金边,如同一幅巨大的、彩色的画框,将水库这幅塞外山水画镶嵌在画框里。
南岸是六棱山脉与大同睡佛山,从东向西绵延。主峰黄羊尖海拔2420米,与北岳恒山毗邻,是大同地区最高峰,号称“大同屋脊”。建在山脉北坡的四级水电站,高大、绵长、古朴,分外引人注目。远看,像是一节节坚实粗大的竹节,从湖畔长出、拔起、顺着山势斜立着,直指南山苍穹。
据传“册田”之名,源自北魏定都平城后,土地从这里开始登记造册。而山坡上,层层梯田、道道沟渠扇形整合。卫星图上或实地远观,分明就像一册册书籍立排在书柜一样的大山上。
北岸是桑干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30多座马蹄状、穹隆状、半圆形等形态各异的火山,分布在库区北面一片绿色的旷野中。著名的大同土林、泥河湾遗址群,以及古窑址、古寺庙、古城堡、古长城等文化遗存,在沿岸不胜枚举、星罗棋布,从此可走向200万年前人类历史的深处。
漫步在水库的周边,凝视着那挺拔高峻的灌站、网状密布的灌渠,还有渡槽、闸门、桥涵……这些明显刻记着时代烙印、赋予了时代精神的水利建筑工程,就是一部凝固的历史,向后人讲述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精彩的故事。有的默默地躺在水库周边的大地上,静静地退出了历史舞台;有的经过岁月积淀,厚积薄发,正在焕发勃勃生机。特别是坚固、雄宏的大坝,尽管有先天的不足和几次“大阳地震”,时有渗漏、冒泡、管涌、湿陷、塌坑、裂缝等发生,经过岁修、扩建、除险加固和精心的管护,正以饱满的激情,为塞北大地书写着新时代的动人篇章。
昔日,这里是黄风漫卷飞沙走石,土窑荒院蒿草野滩,是“岁丰,亩不满斗”的荒滩秃岭、干旱贫瘠的不毛之地。今天,是碧波万顷的生态湿地,氤氲的水雾形成独有的小气候。水库周边及整个流域,树壮草茂绿色葱茏,村庄隐逸,田畴阡陌,粮食高产,黄花丰盛,瓜果飘香,鱼欢虾跃,是塞外的鱼米之乡。
被湖水浸润过的空气,清爽了千里沃野;深深地呼吸,沁润了心脾。夕阳余晖,沿岸堤盘桓,看山峦壮美水天辽阔,看鱼翔浅底鹏鸟展翅,看农家烟火看时代变迁看大河东去……
史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