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就业是民生之基、财富之源。吕梁市深入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把农民工就业摆在稳就业工作突出位置,以劳务品牌、技能培训、劳务协作、返乡创业为抓手,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组合拳”,切实为农民工就业提供精准、优质、高效服务,促进就业水平稳中提质,确保农民务工就业规模突破85万人,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21万人以上。
增服务强技能
提升就业质量
“我儿子刚打电话说招聘会直播间里介绍了一家招饲料加工操作工的公司。这个比较适合咱们这些年纪大点的,过去看看吧。”吕梁市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招聘活动中,农民工武士林和同伴商量。
春风行动期间,吕梁市共举行招聘活动56场,其中,线下招聘会31场,提供岗位78345个,初步达成意向数19054人。一系列的活动,为企业和有就业意愿的群众牵线搭桥,打通了二者信息互通“最后一公里”。
这只是吕梁市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就业供需精准对接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吕梁市将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作为推进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抓手。
增加服务广度。制作了《吕梁市就业创业政策明白卡》《吕梁市市本级就业补贴申报公告》等不同形式的宣传资料,组织14支就业服务队的就业服务专员对农村劳动力等就业重点群体提供“一对一”用工服务和“131服务”,深入开展送岗位、送服务、送政策、送温暖的就业帮扶措施。
增加服务精度。创新服务机制,以县、乡为主体,以行政村、易地搬迁安置点为单位,依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152个乡镇(街道)就业服务站和73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就业服务站等开展企业需求、就业底数、服务举措“三清”服务。
刚入春,岚县农机操作手朱文祥就开始检修农机,准备春耕。“通过县里免费的技能培训,我成为一名合格的农机手。不仅自家的20多亩地能用农机耕种,还可以带着农机打工,一个月有七八千元的收入呢。”
技能是就业之基,培训是技能之源。吕梁市持续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出台《吕梁市稳就业措施》20条,配套全民技能培训奖补资金2000万元,开展一系列针对性强、实用性高、有效性久的劳动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推动其实现由“普工”向“技工”的内生性转变。“我们始终紧盯农村劳动力就业意愿和企业用工岗位需求,推动培训、就业无缝衔接。如今,不只是吕梁山护工,离石康养师、石楼物业工等在周边省市也小有名气。”吕梁市人社局四级调研员薛海平说。
建市场强输出
拓展就业空间
当下灵活就业成为体大面广的新兴业态。应运而生的零工市场也成为促进灵活就业的重要载体。
“原来找工作,风吹日晒,三五天也找不到一个活。现在,这里不仅有遮风避雨的地方,还有专人帮着找工作,特安心。”已在零工市场登记个人信息的王勤贵一脸欣喜。
实践中,吕梁市明确任务清单,加强组织领导,全面统筹规划,通过完善场地设施、统一配置功能、强化建章立制、突出服务供给、推进信息化建设、实行规范管理6条举措推进零工市场建设,已建成岚县、交城县、孝义市、汾阳市、石楼县、交口县等6个县级零工市场和1个市区零工市场城中驿站,并从市财政专项资金中给予县级零工市场共300万元奖励。目前,市区零工市场城中驿站运行两个多月来登记求职信息802人、用工单位153家,提供岗位453个,岗位数约1400个。
我省将“推动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列入省政府2023年民生实事。“我们要求各县市结合当地实际和历史传统,突出实用性原则,选择交通便利、人员求职集中的地点建设零工市场。并将市场打造成求职、培训的平台,候工、歇脚的驿站,咨询维权的后端,更好地促进零工人员实现就近就地灵活就业。”吕梁市人力资源市场主任冯旭表示。
开拓省外劳务市场。吕梁市充分发挥劳务服务站和劳务协作机制作用,拓展农民工就业空间。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浙江省平湖市等5个省外的人社、民政、人力资源公司等部门,进一步探索省外和省际劳务输出途径;开辟返岗“绿色通道”,组织专车、专列,为返岗劳动者提供“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一站式“点对点”服务。春节后,共安排“点对点”运输专车75辆,运送2492人;专列19次,运送3682人。“吕梁山护工北京服务站”和“吕梁山护工北京集散地”每月15日、28日定期免费安排吕梁山护工赴京就业,为广大护工在京就业提供培训、就业、管理等一条龙服务。
同时,鼓励符合条件的劳务中介机构面向脱贫户和监测户劳动力开展公益性职业介绍服务和有组织劳务输出,并根据实际就业人数给予300元、500元、800元的职业介绍补贴。
塑品牌强产业
扩大就业规模
“原来我在县里做保洁,每月900多元。参加培训后成为吕梁山护工的一员,到北京工作,一个月挣6000多元,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柳林县三交镇宋家垣村宋爱玲讲着自己的变化。
树一个品牌,带一片就业。“吕梁山护工”特色劳务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受到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通报表扬。吕梁市以其为牵引,实施“—县一品牌、县县有特色”战略,以劳务品牌带动有组织、有规模就业。全市打造了吕梁山护工、石楼福海厨工、岚县土豆宴3个省级劳务品牌,岚县面塑、石楼物业工、青塘粽子工、离石缝纫工、晋绥风味5个市级劳务品牌,中阳剪纸、兴县技工等12个县级劳务品牌,共带动6万余人实现就业。
2022年,吕梁市以劳务品牌为依托,以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为抓手,落实好用工指导、援企稳岗等政策,打造产业特色突出的8个就业特色小镇,并从市财政专项资金中给予每个小镇一次性奖励20万元。就业特色小镇包括方山生态文化旅游一体化、中阳木耳、临县青塘粽子等,带动9400余人就业,成为扩大务工就业规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仅中阳木耳就业特色小镇就入驻市场主体295户,累计提供固定就业岗位287个,季节性岗位1672个,每年为就业人员带来358.75万元务工收入。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10+N’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聚焦农民工,围绕稳就业和促增收两个目标,搭建求职招聘线上和线下两个平台,精准开展零工市场和劳务协作两项对接,依托全市就业特色小镇、特色劳务品牌、创业孵化基地、零工市场等平台,进一步完善技能培训,拓宽灵活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帮扶规模,为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提供多样化、多门类的就地就近就业选择。”吕梁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智平说。
本报记者张丽媛 本报通讯员董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