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和希望,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讲好思政课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和民族观的筑基工程。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认同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在理论上让大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其核心要义。当前,要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坚定对伟大祖国的认同,要从爱国主义教育中强化国家主权意识和国土安全意识,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史,深入了解各民族交错杂居、频繁互动的历史脉络,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提升文化自觉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进而实现文化传承。各民族曾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区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交流融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共通之处,又独具特色。要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切实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了解其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真正做到自觉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此同时,要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撑。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认同
情感认同建立在一定的理论认知基础上,只有实现情感上的认同,才能进一步巩固理论认知基础。要激发情感共振。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拉近各民族学生的空间距离,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动,增加彼此之间的交往,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在加强各民族学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的基础上,努力营造各民族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要树立“大历史观”。“大历史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向新时代中国乃至全世界展现了一种全新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智慧。高校要教育引导各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除了要向学生讲授基本史实、必要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使用大量具体生动的事例、人物故事等素材作为支撑,提高教育效果。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高校要理直气壮地巩固和强化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深化对“五个认同”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宣传阐释,助力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要营造安全稳定的意识形态环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是我们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意识形态渗透具有隐秘性、潜在性的特征,高校要重视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要通过校园网、新闻报纸等积极宣传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提升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共同打造风清气正的意识形态安全环境。
要用好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创新宣传载体。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载体是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需要依托传统课堂,更要创新民族团结宣传载体,利用网络开展教育活动,结合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主题贯穿其中。媒体融合是发展趋势,在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也应该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融媒体发展过程中充分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要广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增强“铸牢”培育实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观念性的存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涵养培育。因此,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经过教育实践。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明确培育的核心内容,加强“五个认同”教育、加强关键环节,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创新培育载体,统筹线上线下两大阵地,不断加强宣传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切实增强“铸牢”培育实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内涵丰富、实践意义深远。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认同是基础,情感认同是关键,实践认同是归宿。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从加强民族团结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高度着眼,进一步将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最终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构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共同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作者: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史强。本文系2023年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课题“古代云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进程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