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这为公民培育生态文明价值观指明了科学方向。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文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育生态文明价值观,是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现实需要,更是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必然选择。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福建农林大学罗贤宇著述的《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研究》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视野系统分析了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培育,理论逻辑上环环相扣,阐释了公民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的现实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培育公民生态文明价值观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该书以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基本要素构建了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的分析框架,阐明了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诸要素的相互关系。作者认为,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的五个基本要素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其中,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的主体起着决定性作用,价值观培育的客体、内容具有主动作用,价值观培育的载体具有中介作用,价值观培育的环境起着条件作用,通过正确把握这五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公民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这对于拓宽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的学科视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理论发展而言,无疑具有独特的学术贡献。
该书视角独特、特色鲜明、逻辑严密、方法科学,将一般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实现了历史观与逻辑观相统一,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和开拓性。一方面,以系统观念为基础,归纳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西方绿色运动中的生态思想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公民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的演进逻辑,揭示了逻辑思路符合中国国情演进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以问题为导向,结合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的五个基本要素来讨论培育中的现实问题和解决思路,提出了具有实践指导性的建议。既体现了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诸要素的内在联系,也体现了公民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和现实发展的趋势,形成了一套体系完整、逻辑清晰的公民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公民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培育不仅有利于在全社会构建起一种追求生态文明价值的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风尚,还能够为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总之,该书选题新颖、视野宽广、对策有力,是该议题领域为数不多的佳作,不仅深化我们对于价值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与认知,而且丰富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话语体系,为解决现实的生态危机提供思想指南,以及为我国全面加强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值得广泛推广阅读。(作者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同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