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副刊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 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文艺评论要表达人民意愿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并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文艺评论的具体创作实践当中,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文艺评论方向,以人民为中心,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使之真正成为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让文艺吹响时代前进的嘹亮号角,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展现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以优秀文艺作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鼓舞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最好的精神状态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伟业,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评论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对文艺评论作出重要论述,他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他说,我们不仅“要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也要“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文艺评论为谁而评?不能离开人民群众。文艺评论工作者要坚持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读懂人民视角,坚守人民立场,领悟人民心声,坚持人民至上,表达人民意愿,高扬人民性。
  当前,有的文艺评论聚集在专业“圈内”的象牙塔,成为专业人士之间的艺术活动,对艺术创作者、欣赏者的创作过程和生活体验不够了解,不太了解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状况,不太了解他们的审美需要,或者对艺术作品中反映的生活或人物了解不够,曲高和寡。甚至部分文艺评论仅仅为了满足创作者的邀约,专门表扬,不做批评,阿谀奉承,无视文艺作品存在的问题,邀约人满意了,人民群众不满意,文艺评论和人民群众产生了距离,存在“小众化”“精英化”“圈层化”的趋向,亟须“破圈”。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出,“现在,文艺工作的对象、方式、手段、机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文艺创作生产的格局、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文艺产品传播方式和群众接受欣赏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要主动迎接、勇于面对这样的变化和挑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真正反映人民群众对文艺作品的真实意见,助力文艺创作的健康发展。要创作面向人民的文艺评论,从业内评论、学术评论逐渐走向更为广泛的面向读者、面向大众、面向社会的评论方向,把读者作为阅读主体,以更为亲切、接地气的形式同艺术欣赏衔接互动。布罗凯特认为,“理想的批评家应当是一个经验丰富而且经过严格训练的观众。他应当熟悉剧本和演出,才能提出有效的批判;他应当了解观众,才能提出一般观众可以了解的意见。”我们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感悟时代,俯下身子听取人民群众对文艺的意见和建议,使自己成为人民中的一员。古今中外伟大的批评家大多都是生活于群众之中,研究群众的生活和斗志,及时地提出时代、提出阶级、提出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尽可能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办法,在激烈的矛盾与斗争中表明自己的观点与立场,值得我们当下文艺评论工作者学习。文艺评论、文艺评论家的观点倾向和爱憎情感不应是自己主观产生的,而是来自生活、来自人民群众。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艺评论要结合社会生活检验文艺作品,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熟悉生活,了解群众,有更多的生活积累。我们要敏锐地关注读者对评论声音的反应与态度,探索具有广泛群众性和社会影响力的表达语汇和多样化的评论形态,贯彻群众路线,接受人民检验。从为发表而评到为发声而评,在引导创作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审美和引领风尚的使命任务,促进艺术欣赏者鉴赏水平与能力的提高,走向更为广泛的人民群众当中,成为人民欣赏文艺的好伙伴、好桥梁。
  文艺评论是否能够发出声响,传之久远,真正地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关键在于它是否真正地体现了人民意志,关键在于要说真话,讲道理,同人民群众以心换心、以情换情、打成一片。我们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坚决不做市场的奴隶,绝不能沾染铜臭气,明德修身,敢歌敢写,正大光明。要倡导“批评精神”,着眼提高文艺作品的思想水准和艺术水准,坚持以理立论、以理服人。早在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就明确提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文艺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文艺工作者要敢于批评,树立正确的批评观。常言说得好:“鼓不打不响,灯不拨不亮,话不说不明。”过去用过的煤油灯,要在其燃烧一段时间后,把灯芯上烧成灰烬的灯花打掉,灯光才会重新得以明亮。文艺评论要像拨煤油灯的灯芯一样,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让文艺作品不断发出明亮的“火光”。要把观点讲清楚,讲透彻,同人民群众讲真心话,交真心底,实事求是,公道直言,掏心见胆,敢于亮剑。巴金在《真话集》中说到,所谓讲真话,不过是把心交给读者,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文艺评论,最终是要写给人民看,说给人民听,接受人民群众的围观和检验。“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在对文艺评论作出评判的基础上,及时开展评论与评论之间的对话与辩论,不断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挖掘热点,及时在场,形成现象,激发文艺评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蓬勃盛景,努力构建繁荣、多样、开放、丰富的文艺评论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到人民中去,不仅仅是文艺的最终目的地,也是文艺评论、文艺评论工作者的最终目的地,文艺评论要有效抵达,深入现场,及时发声,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与人民同行,与人民同向,这终将是一条充满光明的大道。

王嘉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4-11期

  • 第2023-04-10期

  • 第2023-04-09期

  • 第2023-04-08期

  • 第2023-04-07期

  • 第2023-04-06期

  • 第2023-04-05期

  • 第2023-04-04期

  • 第2023-04-03期

  • 第2023-04-0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