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山西是传统中医药文化大省和中药资源大省,名医、名药、名方积淀深厚。首批“三晋老字号”企业山西黄河中药有限公司是我省医药企业翘楚,近年来,在党和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黄河中药守正创新发展,产学研一体,在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同时,实现了发展壮大。近日,2023乌镇健康大会上,黄河中药荣获“抗疫保供责任担当企业”奖。
老字号如何不断焕发新生机?在位于太谷的山西黄河中药有限公司院里,山西中医药博物馆十分醒目,博物馆门口一块块奖牌映入眼帘。“牛黄清心丸制作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颐圣堂醋制药材技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龟龄御酒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软胶囊)示范企业”“创新驱动新锐企业”等,无一不展示着这家老字号企业的实力,讲述着在中医药传承创新中的发展成果。这是全国首个由民营企业成立的公益性中医药博物馆,收藏中医药古籍善本3000多册,动植物标本2000多件,每年开放天数均保持在260天以上,年接访量达数万人次,不仅让中医药文化“活”起来,还为社会提供鉴赏、教育和研究等服务。
山西黄河中药有限公司源自山西四大老药号之一的“颐圣堂”,从1698年至今,传承300多年,前后十一代专注中成药,几经磨难,恪守工艺。新中国成立后,第九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巨奎创立黄河中药,开创龟龄集现代化制作技艺,将其发扬光大。凭借牛黄清心丸、止嗽立效丸等龙头产品,公司发展成为我省著名的中成药生产厂家。“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就是诀窍。”省政协常委、省工商联副主席、山西黄河中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履世说,黄河中药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守正创新,研制产品,造福社会。“当然,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为了更好地转化与发展,只有实现中医药非遗的更有效转化与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真正的保护。”
中医药老字号的优势在于“老”,出路在于守正创新。“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是中药传统技艺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所在,是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杨履世说,“黄河中药一方面坚持首选‘法定饮片’依法炮制,另一方面注重传承创新‘传统饮片’的炮制技艺。”走进公司中药提取车间,浓郁的中草药味扑鼻而来,几个不锈钢圆罐机器前,师傅们正在紧盯屏幕,专心致志地制作药剂。
传统医药在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国粹博大精深,如何把好药带到每一个老百姓身边,始终是我们的不懈追求。”杨履世表示,黄河中药想要走得更远,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谋求现代化的创新。杨履世把目光锁定在开发经典名方与“智能化”生产上。在他的带领下,颐圣堂创立独立的中医药研发机构,形成以产、学、研为支撑的创新型现代化制药企业。投资6000余万元建立提取车间,实现中药提取的全过程自动化生产,并且引入产品质量在线检测系统,生产技术国内领先。同时,颐圣堂创立山西黄河中医药研究所,深挖古代经典名方,开发中药院内制剂,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目前黄河中药已与国内多所知名院校广泛合作,保持着业内领先的新药研发能力,成为同行业的示范企业和领跑者,“守正创新为上”成为企业的价值观之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2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这一消息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方案中提出多项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工程和措施。作为中医药人,深深地感受到了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与重视,同时也增强了我们中医药文化自信。”杨履世感慨道,“我们将继续沿着守正创新的道路前进,以人民群众的健康为宗旨,践行企业‘坚守品质为本,担当责任为要,守正创新为上,精研产品为王’的核心价值观,砥砺前行,造福更多百姓,使百年老字号萌发新芽,再展风采。”
本报记者李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