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去一位恩师家里拜访,她赠送了我一本《论语》诵读本。她说:“读经典,就是和先哲对话,好好读,和孩子一起读,你会受益无穷的。”我谨遵老师教诲,回家后,立即开启了和孩子共读《论语》、背诵《论语》之路。现在诵读进行至《子罕篇第九》。
在诵读前,我先查询了许多关于《论语》的资料,还读了《史记〈孔子世家〉》,知道了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论语》是中华文化之源代码。宋朝初年的著名宰相赵普常读《论语》,他曾经对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说:“我用半部《论语》替太祖打天下,我再用半部《论语》替陛下治天下。”所以,后人赞扬他是“半部论语治天下”。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研读《论语》贯穿钱穆先生的一生,他在晚年更是不遗余力地宣传孔子的思想。他说:“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杨绛先生曾经在《我是怎样读〈论语〉的?》一文中说:“‘四书’中我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的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的人。”哦,高人都说《论语》好!《论语》这么好,那就好好读读呗!
读着,背着,就品出它的好来!经典就是经典。《论语》通篇看起来都在讲修齐治平的义理,但并不会让人觉得艰深晦涩。相反,它能让人常读常新,随时翻开的时候也总会发现一些微妙之处。编辑《论语》的孔门弟子及后人们,也体现出了极高的文学修养和品位。
《论语》很美,传递着一种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如开篇《论语·学而》讲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交友、日常交往,讲的都是百姓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体验,是起居行事、待人接物,同时又是安身立命、政通人和,读来亲和惬意、循循善诱,明白通畅、从容不迫,有沐浴春风之感,正所谓“圣人语人不语神,语常不语怪。”
《论语》通篇可见精巧的句子结构,凝练而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也与孔子“不学诗,无以言”的诗教观高度统一,极具韵律和美感。
《论语》中对于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和表情的描写虽然简约,却十分生动可感。看看这一则“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同‘悦’)。夫子矢(发誓)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此则的译文:“孔子见了南子(卫灵公夫人,行为淫乱,名声不好。她派人召见孔子,孔子依礼当见,只好去见),他的学生子路很不高兴,因为忠诚的子路想不通,自己高尚的老师怎么能去见那样的女人。于是他就摆出不高兴的脸色。连自己的弟子都怀疑他,孔子只好指天发誓,说,如果我做了不正当的事,上天厌弃我!上天厌弃我!请老天爷证明自己的清白。”瞧,率直可爱的弟子,敦厚可亲的老师。
另外,《论语·宪问》篇中对于孔子和老相识原壤的相见场景的描写也十分生动有趣,从夫子对原壤的高度概括及一个微小动作体现了孔子的率真。“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孔子的老相识原壤为人放浪形骸,不守礼法,孔子去拜访他,原本他应该出门迎接,他却坐在那里,伸长了腿等着孔子。因为是老熟人,孔子就直言批评了他,说他小时候不尊敬兄长,长大了也没什么值得称道的,老了又不死成为祸害。正所谓“(君子)听其言也厉”,孔子的嫌弃之情可以说溢于言表了。而且,除了这种言辞上的强硬,孔子还用手杖轻敲了原壤的小腿。这个动作反映出他对于老熟人的“恨铁不成钢”,更传递出对于“礼”的坚定维护。两个人的形象同时跃然纸上了。
《论语·为政》篇里,连续四则内容是关于“孝”的。其一,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其二,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三,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其四,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几则内容,我认为,是把“孝”诠释到了极致。父母活着,我们要按照礼来侍奉他们;父母死后,我们要按照礼来安葬他们,祭祀他们。我们上学的时候,要好好求学,工作后,要踏实工作,让父母不必操心。父母只需要担心我们是否会生病。“孝”不是很多人认为的那样,能够养活父母就是“孝”。孔子说,连犬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没有敬意,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犬马有何区别?在孔子的思想中,子女在父母面前,经常保持愉悦的脸色才是最重要的。孔子关于“孝”的教导,让我恍然大悟,也给我深深的震撼和生命的提醒:“趁着父母健在,好好和他们说话,多多给他们贴心的爱。”虽然,做到其实很难,但明白了道理后,行动上一定会有改进。同时,和孩子共读《论语》,我实实在在是个“获利者”。就比如一起学习了“孝”,孩子说:“呀!妈妈,‘色难’,就是我不能给你脸色看!”
《论语》中另一个广为人知的有趣比喻,是《论语·述而》中的“浮云”意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者,于我如浮云。”君子务本,喻于义而非喻于利,夫子的根本追求在于“道”,因此孔颜之乐完全是精神世界的坦荡和快慰,他们对于物质的需要极其简单。相比之下,那些借由不义手段所获的财富地位,对夫子来说就像是浮云一样。之所以用“浮云”作比,是因为浮云虚无缥缈的特性,它看起来很美很高,但却聚散不定,是靠不住的东西。富与贵对世人充满了吸引力,世人常被欲望羁绊而不得自主。孔子是有大智慧的圣人,他做到了心明眼亮,超然物外。
半年的阅读中,为了深入了解《论语》和孔子的思想,我找到一些解读《论语》的讲座视频,在平台上搜到了一些音频,边走路或干活儿的时候听,并买了一本鲍鹏山老师的《〈论语〉导读》,慢慢品味。读《论语》,已经成为我和孩子共同的习惯和爱好。我们已经受益良多,并将受益更多。唯愿我能坚持下去!也希望我的亲人、朋友们也能喜欢上《论语》。
让我们一起读《论语》吧!相信每一位认真阅读《论语》的读者,在掩卷之时,脑海中总会呈现出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形象,也常能体会到一种难以言传的氛围感,那是一种生命的真诚和美好的传递!
栗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