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客户,目前您共有话费积分5800分,将在本月底前到期清零,请及时兑换。”前段时间,笔者收到这样一条短信,短信后附有相应的网上商城链接。打开链接,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其中不乏知名品牌,然而细察之下不难发现,尽管购买这些商品可以使用一定的积分,可是,商品标价很高,其实,积分兑换商品,实际支付的金额并不少。
近些年来,商家以积分兑换招徕顾客的情形并不鲜见。这种营销方式,有助于增加消费黏性,维护消费关系,活跃消费市场,对之,相关商家如若诚信经营,运用得当,应该说,能够收到互利多赢之效。但现在的问题是,积分兑换诈骗行为不断花样翻新,消费者受骗的情况时有所闻。为了能借机牟利,一些不法分子可谓“煞费苦心”,销售的商品大多是品牌知名、价格打折,但质量山寨,付款以后往往杳无音信。
退一步讲,即便有些商家推出的积分兑换活动,所涉商品质量可靠,但究竟是否存在虚标价格情形,是否以积分兑换为噱头蒙蔽消费者,诱导其花费冤枉钱,不能不打个问号。
积分兑换当中存在的种种乱象,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破坏了积分兑换和品牌方的商誉,扰乱了市场秩序。特别是,不法分子借机实施消费欺诈行为,已不仅仅是恶意诱导,更是构成了违法犯罪。当前,面对社会公众消费信心正在恢复,消费市场迎来回暖,提振消费迫在眉睫,整治积分兑换乱象尤显重要。
促使积分兑换步入正轨,需要监管部门积极发力。各地市场监管、网络监管、电信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当携起手来,加强信息共享,探寻有效手段,填补管理漏洞,环环相扣强化监管。尤其对于那些为积分兑换骗局提供帮助的“黑灰”产业,像个人信息倒卖、垃圾短信群发,等等,必须加大查处力度,从源头上予以根除。当然,作为广大消费者,也要多留点心,多学习掌握一些识骗防诈知识,增强个人主观能动性,尽力守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