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我就与火车结缘了。直到现在,不论出行远近,首选的交通工具仍是火车。我很喜欢坐火车的感觉。
我出生在灵丘县东北部的腰站村。那时,村里人们普遍的出行方式是步行。通常是穿越高高低低的山岭,走进另一个被大山包围的空间。也或者是骑驴。如果需要坐毛驴车出行,那就算去过大地方了。再远就只能到艾河站坐火车。艾河站是个小站,离京原铁路线2公里。有小伙伴讲述到大山外边的经历,就像是描述的另外一个世界的故事。连绵的大山不仅阻碍了人们的脚步,也碾压着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心胸格局。
我的母亲出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一个小山村。我们去姥姥家可以选择坐火车,但仍要走五六里山路。向西走过村中大路,穿过庄稼地,来到大山下、隧道口、铁道边,还有一座连接两座山的桥,就到了艾河站。站很小,没有售票厅、候车厅,也没有站台。人们在铁路线边等待火车进站,上了车补票。我就是这样与火车结缘的,纯粹是人生安排。不过,人生还多给了一个选择,也可以出村向东走15里小路到达目的地,虽费些脚力,却可以多看些景色。
后来,我到县城上初中,坐火车成了常态。在小站等车时,总觉火车来得快,上了车离家就越来越远了;在县城火车站等车时,总嫌火车来得慢,上了车就离家越来越近了。特别是刚到县城时,那种情绪更加强烈。火车将我带出大山进入了一个新世界。被大山拘束惯了的脾气心性在面对广阔世界时,需要更大的胆气与豪情;在适应新环境之前,必然会紧张和胆怯,使我留恋家的温馨。
上高中时,我家搬出了腰站村,离县城近了,上学不用再坐火车。
2000年,我到河南省许昌学院上学,又开始坐火车的经历,不过这次的车程远了许多。当火车跨过黄河逼近中原大地时,我把大山抛在了身后。也是从那时起,我才知道火车还有快车、直达车。我一直以来乘坐的都是慢车,也被称为“绿皮车”。学生们大多选择坐慢车。每次放假都会为买票发愁,买不到坐票就只能站一路,在火车过道里挤着。很多旅客扛着大包行李、提着小包食物,车厢里拥挤不堪。遇到刚过饭点的车次,尤其是难捱。即使是始发站,刚一发车便有旅客开始端着碗面去接开水,一会儿又挤过去扔带有残汤的碗,吃饱喝好后不一会儿又要开始上厕所。被夹在过道里,一整夜都要不停地给人让路。
工作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再需要挤火车。老家的小站也取消了。通往村里的山路加宽硬化,通了大巴车,人们不再坐火车了。再后来,很多人有了私家车,加上年轻人大多搬出了村子,大巴车也渐渐没有了生意。
2015年,我到了忻州工作,又开始坐火车。突然发现,坐慢车的人少了,特别是“绿皮车”。到了夏天,火车站广场上也没有了席地而卧的农民工。结婚后,我的家安在太原,距离忻州大约70公里。我一直不喜欢开车,依然坐火车往返于家与单位,每周在相似的时间延续、相同的地点转换和相等的周期中感受生活的意义、工作的乐趣,探寻人生的价值。现在买票极为方便,手机上直接购票,也不需要纸质票了。我的购票App显示2015年以来我的铁路出行里程近5万公里,连接起来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2圈。很多人出行喜欢坐大巴,也有人喜欢搭乘顺风车,我觉得火车上空间大,可以来回走动,很多时候还可以躺下睡觉,睡醒后看书,不会因久处旅途浪费读书时间,有点“牛角挂书”的感觉。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快乐就会源源不断。
在火车上还发生过令我感动和惊喜的事。2015年夏某个周末,我乘坐K604次列车回老家,到家后才发现错拿了别人的书包,而把自己的书包落在了火车上。正不知所措时,想起了拨打客服电话。不到半小时,有人联系我说我错拿了他的书包,第二天他会到灵丘来找我取回。我的书包则被列车长赵祯收起来保管,叫我按约定时间到灵丘站去取,并告知了列车长的电话。今年1月的一个周末,我乘坐K7808次列车回家,又不小心把钱包丢在了火车上,所幸被工作人员收起。列车长高月通过12306客服查到我的购票电话,联系我取回了钱包。两次失而复得,觉得好幸运,第一次书包里装着我的毕业证书;第二次钱包里装着工资卡和社保卡,丢失了都会带来不小的麻烦。我的好运一是来自列车工作人员的负责,还有就是服务系统的完善。
很多事,做着做着就成了习惯,习惯了就不想改变,遇到不能改变的事,就要找到快乐的切入点。坐火车出行就这样成为我的习惯,让我收获快乐与感动。
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