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践悟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育时代新人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精神主线,体现于不同时期党领导人民谋求民族复兴的具体实践之中,彰显着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遵循规律的科学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也是向全党发出的一个伟大号召。在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历史主动精神激励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时代重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作为培养时代新人的工作路径,要求我们必须以历史主动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以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推进全员育人

  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是历史主动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胸怀理想、勇于担当、砥砺前行、善作善成的历史。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创造了伟大的中国奇迹,彰显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与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境界造福天下的自觉行动和生动实践中。
  全员育人强调的是育人的主体要素,即高校全体教职工形成育人共同体。推进三全育人体系中的全员育人,育人主体建设是关键,更是重点。抓重点、盯关键,就要以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努力打造一支愿为敢为有为的全员育人队伍。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有助于促进育人主体提升育人主动性,是育人主体潜心育人的有力保障,是育人共同体构建“共振”机制的有效支撑。
  实现全员化的育人目标,一要拓宽育人主体,构建高校育人共同体,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导下,形成由全体教职工参与的以“育人”为核心的团队。二要加强育人主体的相关培训,提高育人主体的育人能力,提升全员化育人的效果。三要实现育人主体间的资源共享,达到育人主体的优势互补。在育人资源分布方面,高校应积极主动推动各育人主体间的有效沟通,定期、定量、定模式地开展校际间、部门间、学科间、教师间的育人交流与互动,保障全员育人的实施与起效。

以遵循规律的科学精神推进全过程育人

  尊重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精神是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尊重规律是赢得主动的基础。全过程育人强调的是育人的时间要素,即形成一个全程性的育人链条。推进“三全育人”体系中的全过程育人,就要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尊重教书育人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学生心理、思想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按照“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这体现了在育人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问题上的唯物辩证科学态度。
  实现全过程育人,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各阶段的针对性。全过程育人涵盖“从学习到生活”“从课堂到课后”“从学业到就业”的整个大学生涯,然而不同学习成长阶段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思想特点与意识诉求;全过程育人就要遵循大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客观改变与身心发展规律,并按照不同阶段大学生的需求设定不同的育人目标与方法,通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进全过程育人。二要加强育人各阶段的衔接。一方面,将日常学习与假期实践、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等诸多时间段有序衔接、充分利用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另一方面,整体统筹大学生生活学习各学段、各环节的特征,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做到各学段之间的依次递进与有机衔接。

以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推进全方位育人

  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是历史主动精神的发展性特质的体现。创新与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密切相关,百年历史经验昭示,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码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实践,而这些创造性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则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全方位育人强调的是育人的空间要素,即育人主体的德育思维要具备全面性特征,应充分运用教育资源与师资力量,实现时时事事处处有德育。为此,推进“三全育人”体系中的全方位育人,就要以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实现育人空间的拓展与延伸、育人空间质量的提升、育人空间的有机融合。
  一要实现育人空间的拓展与延伸。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信息技术的发展,除了原有的地理空间、社会空间、物质空间外,还出现了虚拟网络空间、制度安排空间等新的空间形态。全方位育人理念下,各种与大学生学习成长相关的空间因素都具备育人功能。一方面,高校要充分有效运用各类实体化教育载体与教学资源,促进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空间联动;另一方面,当前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空间已延伸至网络全空间,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广泛使用的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平台的作用,通过“两微一端”空间,进行优质的思政资源推送。二要实现育人空间质量的提升。育人空间质量的提升包括改善育人空间条件、优化育人空间资源、拓展育人空间关系、形成育人空间合力,提升思政课堂与课堂思政空间的质量,推动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不同育人空间资源高效集聚、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三要实现育人空间的有机融合。一方面,高校育人空间的有机融合就是从空间维度审视思政课堂与课堂思政、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不同育人空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空间的规划与整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各空间的同向同行。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使教育对象达到精神空间与行为空间的有机统一,为此从育人理念上要注重“精神空间向行为空间的转化”“拓展育人的行为空间”、建立“精神空间与行为空间并重”的育人评价机制。(作者: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梅 樊艳丽。本文系2022年度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与教学能力提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2YJJG199)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5-15期

  • 第2023-05-14期

  • 第2023-05-13期

  • 第2023-05-12期

  • 第2023-05-11期

  • 第2023-05-10期

  • 第2023-05-09期

  • 第2023-05-08期

  • 第2023-05-07期

  • 第2023-05-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