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Museums,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国际博协指出,博物馆是我们所共有的社会结构中值得信赖的机构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美好生活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它们可以通过教育项目、陈列展览、社区活动和研究等方式,创造连锁效应,促进积极变革,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博物馆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博物馆是传承文明的重要殿堂。“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人们通过博物馆直观地了解了中华5000年灿烂的文明和悠久的历史,在这部悠久的历史里,有先祖们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界书写的辉煌篇章;有先祖们运用智慧、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生活创造的灿烂文明;也有先祖们抵御外来侵略、为民族独立谱写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这悠久的历史里,灿烂的中华文明是我们国家和民族不断赓续的精神血脉,需要我们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如山西博物院“晋魂”基本陈列、山西青铜博物馆“吉金光华”基本陈列,及近年来举办的“黄河文明的标识”“大政之源”“观妙入真——永乐宫保护与传承特展”等展览,都是传承文明最好的宣讲和诠释。
博物馆是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我国博物馆自开办以来,就肩负着开启民智、传播文化知识的重任,成为教育民众的课堂。1905年,主张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实业家张謇创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南通博物苑配合学校教育,宣传科学文化知识,在中国博物馆史上开启了兴教育风气之先河。现在,博物馆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近10年来,山西博物院共推出专题展览达到150余个,涵盖了中国古代文明、世界文明、山西书画艺术、山西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主题。2022年共举办教育活动408场,受众约273万人次,打造了“约读晋魂”线上文化服务栏目、“晋界讲坛”公众讲座、“博物教室”馆校合作项目、“青铜王国”主题教育活动,还举办了“研学类”“节日类”“非遗类”“关爱老年人文化服务类”“你身边的博物馆”“志愿服务宣讲团”等系列教育活动,为各类观众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同时,还积极推进博物馆资源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让博物馆主动融入城乡人民文化生活。
博物馆是服务公众的文化机构。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也是这个城市的灵魂,如果一个城市缺少博物馆,就好像它缺少精气神。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公益性基础文化机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保障公众基本文化需求的社会责任。博物馆通过不断完善和调整服务功能,吸纳更多的区域有效资源,为公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让公众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如今山西博物院经过三年的提升,展览文物更加丰富,史实更具故事性,形式更加科学新颖,参观环境更加舒适。博物馆还为观众提供多元的文化样式,不断满足观众高品质文化生活的追求。山西博物院近年推出的“金字塔·不朽之宫——古埃及文明特展”“山鹰之子——安第斯文明特展”“文明‘叙’语——古叙利亚文明特展”等具有异域风情的海外文明展,展示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和碰撞,为观众打开了一扇观察世界的窗户,感受到世界的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
博物馆是时代风尚的引领者。近年来,“到博物馆去”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时尚。观众每到一地,最先“打卡”的地方就是当地的博物馆。观众通过博物馆,可以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地理等多方面信息,也可以深入感受一座城市的文化魅力。近年来,山西博物院秉承“文化·创意·生活”的理念,打造了“晋魂”“青铜华彩”“霜红之韵”“藏在山西博物院的十二生肖”等系列文创产品,还有网红文创雪糕、数字藏品,都深受年轻人喜爱,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前往。再加上山西博物院独特的建筑格调和风貌,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交通,分类陈列的历史、艺术、自然等专题展览,让观众在博物馆游览中不仅收获到历史知识、文化的熏陶、艺术的欣赏,还可以愉悦心情。
随着社会发展,博物馆的社会作用发挥得越来越明显,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区域内博物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数量与质量的问题,服务公众的能力和水平与观众高品质文化需求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来解决的问题。
博物馆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大有可为
当前,博物馆事业应当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激发博物馆发展活力,开拓创新,积极作为,推进博物馆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根本性转变,不断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博物馆全面的发展。
坚持守正创新,把握博物馆发展的正确方向。让文物活起来,守正是基础,创新是关键。守正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党对博物馆事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突出公益属性和社会效益。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旋律,坚持“高雅不深奥,亲和不媚俗”的价值底线,始终不忘公共文化教育的职责定位,积极塑造和引领社会文明的新风尚,杜绝低俗庸俗;同时,博物馆事业也要坚持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上下联动、横向联合,鼓励先行先试,推进博物馆发展理念、技术、手段、业态创新,破除体制、机制束缚,释放发展活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文化服务供给。当前,随着观众对艺术的理解能力和艺术修养不断提高,对博物馆的高品质展览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博物馆的文化供给与观众高品质的文化需求还存在差距。对此,博物馆必须把高质量发展、高品质文化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加强馆藏资源的文化价值挖掘,要树立“策展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进一步提升博物馆展陈水平,将藏品和展览变成群众听得懂、愿意听的故事。在展览选题上,让观众参与到博物馆展览中来,广泛征求意见,根据观众需求举办观众喜欢的专题展览。在展览方式上,采取最新技术,丰富展陈手段,从形式设计,到声、光、电的配合,为观众带来舒适的最佳观感。同时还要加快数字博物馆建设,让观众沉浸在虚拟空间中参观,给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此外,还要加大对博物馆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管理,不断强化博物馆的教育、休闲、服务功能,并扎实推进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工作,提高文创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满足观众多样化文化需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和共享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成果。
关注气候变化与陆地生物,助推社会可持续发展。关注气候变化,保护、恢复和促进陆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共建美好家园,是当前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该主动担负起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责任与使命,多作这类主题的展览,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向观众传播绿色发展知识,厚植家国情怀,共建美好家园,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区域博物馆协调发展,走出特色博物馆发展之路。坚持统筹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内不同层级、属性、类型博物馆发展,提高博物馆内部管理和外部治理水平。对区域内龙头博物馆,要实施优质资源有效倾斜,加大财力投入,加强人才政策扶持力度,让区域博物馆做优做强,在全国始终保持第一方阵。对区域内中小博物馆,要充分发挥博物馆行业组织作用,根据中小博物馆馆藏资源等自身特点,做好发展定位规划,实施分类帮扶,整合有效资源,创新发展机制,实施提升计划,力戒“千馆一面”。博物馆行业组织可将高校、企业、非国有博物馆纳入管理体系,动员协调资源富余的博物馆在运营管理、充实藏品、保护修复、开放服务等方面开展帮扶,支持行业博物馆发展。同时,加强博物馆培育,鼓励地方政府、企业依托社会主义建设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事件,推动建设一批反映党和国家建设成就的当代主题博物馆;鼓励依托文物遗址、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农业遗产、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设立博物馆,以此不断丰富区域内博物馆的类型,实现博物馆高品质、差异化发展,走出一条特色博物馆发展之路。
谢宾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