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副刊

石榴树下

  老家院子里有棵石榴树,也是院子里如今留下来不多的几棵树之一。原本院子里也曾种过几棵杏树、不少的枣树,但后来或自己干枯或不再挂果,渐渐都被砍掉了。只有这棵石榴树,几十年了,每年都结下不少令人羡慕的大红石榴。
  这棵石榴树的来历得从20世纪80年代初说起。当时父母攒了些钱,在村东头先规划了一座宅基地,并且特地在院中栽了两棵石榴树。一则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石榴为多子多福的象征,满枝的石榴花寓意繁荣、美好、红火的日子;二则是母亲姓薛名石榴。因为母亲的名字,我们小时候,无论是说到石榴树、石榴花,或者吃石榴,都不会说出“石榴”这两个字,而是努努嘴来表示。没几年,根据当时的政策,父母把原来窄小的老院子置换了一座新宅基地,这样我和大哥我们兄弟俩就是一人一院,母亲特意把之前东院的一棵石榴树移栽到我的西院,意在不偏不倚。
  1978年,大哥考上天津大学;3年后,我考上山西大学,我俩从那时起就开始漂泊在外的日子,求学、工作、结婚、生子,每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这样一来,石榴树就全靠母亲悉心照料:浇水、剥芽、打药、给石榴嘴处抹泥以防虫害……精心护理的结果是,大概3月底开始石榴树嫩叶抽绿,5月-7月繁花似锦,秋季硕果悬挂。每到霜降前,父亲就根据母亲的指令,把两座院子石榴树上结的果实按大小、好坏,分装在不同的塑料袋里,放在我们哥俩的厦里头。等到过年回家离开时,再各自拿上自己的那部分。
  2008年母亲突然离世,打理石榴树的重任就落到了父亲的肩上。虽然父亲不像母亲那样精心,但依然为此付出很多艰辛劳动。我们依然像往年一样,能吃上许多石榴,享受着父爱。
  2018年春季发生冻害,我院子里的石榴树总共结了5颗石榴。老父亲一直没舍得摘,惦记着让我带回太原。他知道石榴摘下来容易失去水分,所以,根据天气情况,就让它们那么挂在树上养着。按照之前的约定,酷热的暑假过后,我带着老父亲开始了我们父子的陕西之旅,路上他还反复念叨让我回太原时一定记得拿上那几颗石榴。旅游结束回到老家那晚,我陪父亲一起睡在土炕上唠嗑到半夜。不想第二天一大早我起床时,老父亲已然把石榴摘了下来,并且用塑料袋装好放到了我的背包里。要知道当时老父亲已经80多岁了,几颗石榴他自己不舍得吃留给50多岁的儿子,我不禁潸然泪下。我们什么时候能像父母亲挂念儿女们一样挂念父母?我们无论为父母做多少都永远不及父母为我们做的万分之一。所以我们一定要在父母有生之年尽量多尽一点孝心,哪怕是多听听他们的唠叨。
  2021年,老父亲也安详地走了。老院子有一段时间人走屋空,院门紧锁。后来,堂弟武勤时不时过去,把院中的杂草拔一拔、地面扫一扫,树木剪一剪,院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利落,石榴树也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今年清明回老家时,看到石榴树冒出的密密的嫩芽,就回想起了往日时光。当初父母省吃俭用、克服重重困难,将我们哥儿俩培养成大学生、同时为孙辈的成长也付出诸多辛劳,他们用一言一行传递着“诗书传家、忠孝为本、诚信为基”的家训,这将永远是我们一家人取之不尽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王勤忠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5-30期

  • 第2023-05-29期

  • 第2023-05-28期

  • 第2023-05-27期

  • 第2023-05-26期

  • 第2023-05-25期

  • 第2023-05-24期

  • 第2023-05-23期

  • 第2023-05-22期

  • 第2023-05-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