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副刊

追寻河东大地先贤足迹

——《河东历史上的文化背影》赏析

  •   近日闲暇之际,笔者阅读了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张建群女士花费12年心血创作的《河东历史上的文化背影》一书,文中所选的70多位人物,皆为河东历史上的文化名家或者文学名家,堪称河东历史“文化大咖”专著。
      运城古称“河东”,因地处黄河中游小北干流东岸,与陕西韩城、合阳、大荔等县市的“河西”隔河相望,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这块地域大都属河东郡。迄后虽朝代兴衰更迭、治所屡有迁移、建置变动频繁,但“河东”称谓一直沿用不绝。境内山川形胜,钟灵毓秀。距今4000万年的“中华世纪曙猿”化石,把人类起源向前推进了1000多万年;距今180万年的“西侯渡”遗址,是迄今为止考古界发现人类最早用火的实证;从汉文帝始建、记载轩辕黄帝“扫地为坛于汾阴”的后土祠,2000多年来曾有43位皇帝祭过后土。黄帝战蚩尤、舜耕历山、大禹凿龙门、女娲造人、嫘祖养蚕、后稷稼穑、猗顿畜五牸等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都源于此,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夏朝都城都曾位于这块神奇土地。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国家文物保护单位102处,居全国地级城市之首。尧台三庙、舜帝陵、关帝庙、鹳雀楼、宰相村、永乐宫……无不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根系、文明的滥觞、古老的源泉,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灿若星河的名人。从传说中的河东望族裴、王、柳、薛四大家族人物到唐宋以降的文化名流,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诗人、画家、戏剧家及大将军、革命家等不胜枚举。
      《河东历史上的文化背影》的开篇人物是卜子夏。他是孔子(公元前551-479)的“七十二贤”和“孔门十哲”学生之一。孔子去世后,子夏不远千里来到当时的河东——魏国开坛设教,传弟子三百,培养了一代名流,死后葬于河东地区的河津市东辛封村。孔子对于中国古代文明进程影响深远,子夏将导师的思想传播到河东大地,对当地鸿蒙初开的文明启迪乃至黄河文化的早期雏形推动作用巨大,唐玄宗时被追封为“魏侯”,宋代时又加封为“河东公”。作者在书中从子夏对音乐与社稷的关系说起,借助具体的故事展开思考:“平和,确实是难得的一种境界。古筝之乐清脆丰富悦耳,而古琴之声平和安详清悠。古筝之乐是为愉人,而古琴之音平和方正是为悦己。活在这个世界上,明白取悦自己、爱自己是多么不易呀!而在两千多年前,子夏就已悟到琴乐的平和方正之贵。”
      数千年来,河东文化传承的另一面,是祖训的语重心长、谆谆教诲,是家风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从汉末到隋唐,河东地区以裴氏、柳氏、王氏、薛氏等为代表的一批名门望族,涌现出众多文化名人,在众多领域独领风骚。就闻喜裴氏而言,任职宰相的多达59人、大将军59人、尚书55人,二十四史正史立传与载列者达600余人。据统计,在大唐天下所有世家望族中,出自河东裴氏的宰相人数最多,有“无裴不成唐”之说。在人类历史前进的长河里,他们犹如中流砥柱扶大厦于将倾之际,似风雨晦暝的暗夜明珠般的光彩夺目。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达不及三辈”,而裴氏家族兴盛不衰、风流千载的秘诀是什么?张建群在《裴氏世谱》的《列传》《列女传》和其他大量史料中发现,河东裴氏兴盛千年的原因除过世袭、联姻外,最重要的是他们非常注重家风家教和后人的自强不息。正因为裴氏家族严格管教与子弟勤奋好学,才使裴氏“将相蝉联出,公侯奕叶长。”这于我们当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无疑具有深远的历史启迪和现实指导意义。
      张建群的写作,堪称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书中,她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河东历史文化名人的家世背景、生平简介、主要成就,同时也不疾不徐、侃侃而谈地介绍与该名人有关联的文物名胜、现实场景、生活趣闻,如同那些先贤们穿越千百年的悠长时空隧道,和今人品茗赏月、谈天说地,恰似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所描述的那样:“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无形中增强了遥远历史与当下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以“接地气”的大众化场面,给读者增添了“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亲切感觉。在语言方面,她在引经据典、探本究源的同时,又注重河东方言口语化、趣味化的表达,看似信手拈来,实则举重若轻,让深邃的思想变得清晰明了。她在书中淋漓尽致、无比自豪地形容河东人:“晋南民风淳朴,女人讲究穿衣保守,谨慎言谈,大多有男儿般的刚健,女性的柔情则都深藏不露,更多地绽放在母性的担当与博爱中,就像晋南厚厚的黄土地一样,只出产朴素无华、沉甸甸的庄稼,不开华而不实的艳丽花朵。这样的民风民俗,造就了晋南男人与别的地方的男人有很大的不同。晋南男人有才,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历朝历代,文采风流者像星星一样密集,作为他们的后代子民,谁的肚子里没有些锦绣文章呢?”
      张建群生于永济黄河岸边的一个村庄,现为《运城晚报》副刊中心主任、运城散文学会副会长,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省女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多年来发表各类题材的散文、小说、通讯报道300余万字,有30余篇作品获国家、省、市新闻奖。近10多年来脚踏河东大地,孜孜不倦辛勤笔耕,先后出版《面孔》《话说运城》《河东访古》《圣像巡游》和家族百年史长篇小说《青台》等作品。
      作者在该书的封面题记写着:“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但那些河东先贤大咖的背影却渐渐模糊缥缈,如同夜空中虽光亮闪耀却被云层遮蔽的星星,发现并关注他们。”在后记更是感慨万分地坦露心迹:“一方水土一方人。他们都曾在河东这块热土上生活过,行走过。饮过黄河里流淌的水,吃过黄土地上生长的麦,他们的身上流淌着与我们相似的血,历史的册页中有他们绽放的性灵之花与人性之光。”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李世民在《旧唐书·魏徵传》里“以古为鉴”,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
      张建群女士探索的河东先贤之光既是历史之光,也是现实之光。我想,这正是她匠心独具十二载、呕心沥血4000余个日夜创作的源动力。因为这些河东先贤们,在书籍中结伴而行,他们沐浴着家乡的文化成长,也成就着文化河东。

    张晓红 张兴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6-01期

    • 第2023-05-31期

    • 第2023-05-30期

    • 第2023-05-29期

    • 第2023-05-28期

    • 第2023-05-27期

    • 第2023-05-26期

    • 第2023-05-25期

    • 第2023-05-24期

    • 第2023-05-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