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山西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关键之年。新时代新征程,山西必须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双碳”目标牵引,坚定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实践,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不断增强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能源保障。
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科学有序转型。面对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要求,在实现“双碳”的目标下,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好煤电兜底保障与清洁降碳的关系。要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在确保能源安全、加快形成清洁低碳能源可靠供应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对化石能源的安全可靠替代,积极稳妥地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更好地发挥能源对经济社会的保障支撑作用。要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健全能源绿色转型安全保供体系,有序提升煤炭产能,增强煤炭供应能力。强化煤电支撑作用,发挥好煤炭、煤电在能源供应体系中基础和保供稳价的压舱石、主力军作用。加快非常规天然气持续增储上产,加快油气管网建设和互联互通,提高能源供应稳定性和弹性。建立能源生产、供应和消费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区域能源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健全能源供应保障和储备应急体系。
持续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绿色转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要加快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有序推进煤炭绿色开采。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加大力度规划建设晋北采煤沉陷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发展抽水蓄能电站和新型储能,探索氢能、综合能源服务发展新模式,持续扩大清洁能源供给,加快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加强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优化组合,统筹推动煤电“三改联动”,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进“多能互补”安全绿色供给。加大新型电力基础设施、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力度,加快电网优化改造,实现多种能源削峰填谷智能调节和多能耦合,提升网间电力互济能力。加强终端用能的清洁替代,建立绿色能源消费促进机制。
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发展。能源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动我省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有效措施。要立足现有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电网建设基础,加快“互联网+”智慧能源建设,不断巩固先发优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边缘计算等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在能源领域的融合应用,建设以电网为枢纽的能源互联网,构建能源数字生态,实现源网荷储互动、多能协同互补、用能需求智能调控,推动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进山西煤炭、焦化、煤化工等相关产业链大数据挖掘应用,带动能源领域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开展大同、朔州、运城能源互联网试点城市建设,打造一批园区级能源互联网应用试点项目,推进电动车充电网络和储能网络建设,带动全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通过大数据技术辅助用户挖掘节能潜力,加快电动汽车、电能替代、节能减排、综合能源服务发展。
强化能源科技创新和突破。创新是引领能源发展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聚焦能源革命,统筹布局“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攻关方向,加大能源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力度。健全创新协同机制,依托能源领域优势企业布局,设立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能源研发创新平台,推进我省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民营企业加强能源技术创新,支持由企业牵头联合科研机构、高校等发起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形成企业主导的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格局,推动能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创新对接融通。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规,打通成果示范应用通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加快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是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关键环节。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能源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健全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加快建构“双碳”法律体系,为我省能源转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坚强法律保障。继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以适应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导向,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的市场体系,稳步推进跨省区电力市场建设。加强电力交易品种间的衔接,完善中长期、现货和辅助服务交易有机衔接机制,探索容量市场交易机制。完善煤层气探矿权延续登记管理和退出机制,促进区块有序流转,开展煤层气、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三气”综合开发试点。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完善节能制度体系,探索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进一步通过碳配额、碳税,提高化石能源环境成本,助力绿色转型。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市场在能源绿色转型中赋能和支撑作用。(作者: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王云珠。本文系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22年第一批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山西推进能源革命向纵深发展的路径和政策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