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玉米“科技小院”、洪洞小麦“科技小院”、繁峙谷子“科技小院”……近年来,我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科技小院,架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千家万户、田间地头之间科技桥梁,成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上的纽带,为打造强农富农引擎,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粮食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实现农业发展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农民收益增加。科技小院虽“小”,却是科技创新大平台。其优势在于瞄准科技人员与农民、科技与生产、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突出问题和现实矛盾,以创新关键技术环节优化地方现代农业发展,真正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与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科技小院是解决生产难题的一线阵地,也是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的实践基地。要以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为抓手,以解决农业生产现实难题为出发点,靠近田间地头,扎根生产一线,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深化校地共建,遵循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的“四零服务”准则,围绕特色农业生产发展关键问题和瓶颈,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攻关,因地制宜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引进新品种、改良技术、优化生产等方式破解技术难题,让科研成果在田间转化出实效。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科技小院”首席科学家董琦带领科研团队来到田间地头,通过指导农业品牌化建设助力晋祠大米增产增收,让晋祠大米的“科技范儿”也越来越足,正努力走出一条科技赋农的致富路,不仅种植规模日渐扩大,更向着高品质的有机大米迈进。实践证明,科技小院扎根农村,针对在田间地头发现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引导农民进行高效生产,促进作物高产和农民增收的有效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要加大对科技小院支持力度,抢抓农业新赛道的发展机遇,依托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将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把攻关课题做在产业基地里,把研究论文写在广袤农地上,更好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更好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名特优新产品竞争优势,在广阔的市场中提升经济效益,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小院大有可为。牢牢抓住技术创新“牛鼻子”,在推进产学研用全链条融合上下功夫,让科技创新的活力不断激发、成果加快转化,必将激发乡村振兴新引擎,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李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