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月起至7月10日,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向社会公开征集相关行业领域使用“霸王合同”的线索。
校外培训、房地产销售、房屋装饰装修、家具定制、医疗美容、汽车销售……在日常生活中,不少消费行为都离不开签订各种各样的书面或电子合同。其中,不乏利用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由于当事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市场地位有别等原因,合同一方利用自身优势地位,免除自身责任、加重对方责任,甚至强买强卖、价格欺诈等,不仅侵害对方权益,还会对市场经济秩序造成破坏。尽管人们对此类行为深恶痛绝,但一些“霸王合同”依旧堂而皇之存在。
我省监管部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行业、广泛发动群众公开征集线索,对发现利用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将采取行政约谈、限期整改、依法查处、公开曝光等措施予以惩处。毫无疑问,整治“霸王合同”,一方面,要鼓励社会监督,推进社会共治,引导和支持消费者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敢于出击、善于作为,对格式条款进行审查把关,制定合同示范文本,推动权益保护的前置,优化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同时,对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企业和商家,予以精准有力的法律制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让违法违规者付出代价、得不偿失,以法治正气打掉“霸王合同”的霸气。
本栏撰稿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