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态

垃圾分类 减量化资源化探索

  6月1日上午,记者在太原市杏花岭区享堂矿机小区内的“垃圾分类屋”看到,不时有三三两两的居民手里拎着好几个垃圾袋前来投放垃圾,他们把几个垃圾袋分别投放进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居民们告诉记者:“以前小区随处摆放着垃圾桶,有时清运不及时,臭味非常明显。现在有了‘垃圾分类屋’,不仅没了臭味,垃圾也会被及时收集清运走,小区环境明显变好了。”
  据垃圾督导员介绍,从2021年开始,杏花岭区陆续安装了“垃圾分类屋”。享堂矿机小区的“垃圾分类屋”面积约为18平方米,摆放16个垃圾桶,分为绿色的厨余垃圾桶、红色的有害垃圾桶、蓝色的可回收垃圾桶和灰色的其他垃圾桶。一开始,垃圾督导员每天都要指导居民进行生活垃圾的分类,经过一年半运行,小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大大增强,大家平时都会在扔垃圾前自觉地进行分类。
  采访中,记者遇到了带孩子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史永虹。她告诉记者:“自从安装了‘垃圾分类屋’,大家慢慢习惯了定时投放垃圾,并且自觉对垃圾进行分类,虽然过程有点复杂,但想到对环境非常友好,我们就一直坚持,现在,孩子也从小就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说罢,史永虹的孩子已经很自然地把手里的垃圾袋分别投放进了厨余垃圾桶和可回收垃圾桶。
  作为全国首批餐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试点城市、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和“无废城市”,近年来,太原市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化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垃圾分类的地方性法规,明确了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和职责。目前,已经形成了“生活垃圾全焚烧、厨余垃圾全收集、垃圾分类全链条、循环利用集约化”的模式,并建成了8座分类处理厂、500个分类投放屋等设施,建成区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100%。
  当前,为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率,建设“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城乡人居环境,太原市在全市范围内启动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推进工作。按照“网点自主收集、区县统一暂存、市级集中收处”的模式,各县(市、区)设置有害垃圾暂存点,实现有害垃圾规范化、集中化、科学化、无害化统筹收处。有序推行非居民餐余垃圾计量收费试点工作。探索异地跨区域处置机制,逐步实现处置潜力最大化和全域范围“全焚烧零填埋”。同时,还利用智慧环卫综合监管系统,加强环卫关联数据采集、汇总,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推进大数据、互联网应用,提高垃圾分类整体水平和科技含量。推进物业主导、执法跟进,街道、社区协同模式,在城区建设连片小区的分类示范点,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为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推动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山西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自2020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当前,我省正在积极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各项工作,助力美丽山西建设。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科学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和准确率,共建绿色生活。

本报记者程国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6-07期

  • 第2023-06-06期

  • 第2023-06-05期

  • 第2023-06-04期

  • 第2023-06-03期

  • 第2023-06-02期

  • 第2023-06-01期

  • 第2023-05-31期

  • 第2023-05-30期

  • 第2023-05-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