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太原锅炉集团柔性引进清华大学岳光溪院士,研发的科研产品市场占有率达40%,年产值从几千万提高到20多亿元;榆社县柔性引进“全国名中医”冯五金,建设阿胶健康产品成果转化基地……柔性引才,山西在行动,成为最美的“双向奔赴”。省委“12个方面重大问题”突出强调柔性引才,省委组织部多次调研调度柔性引才,各地大力推进柔性引才走深走实,一批创新模式逐步形成,引才效果持续显现。
人才是第一资源。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迫切需要我们立足本地产业实际,大力推行“不求所有、但为所用”为主的柔性引才机制。要强化需求牵引、目标导向,积极主动对接高端团队和精英人才,构建高效开放、联系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体系,促进科技、人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由“占有人才”向“用好人才”转变,让人才更好实现价值、发挥作用、推动发展。
相较传统引才,柔性引才突破地域、户籍等多方面限制,可以较快地获得所需人才,助力经济发展,是壮大本地人才方阵的有效方式。当前,引才工作的竞争已经转变为需求发掘的比拼和供需适配的较量。这就要求各地,必须要坚持有的放矢,紧扣本地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领域的主攻方向,围绕产业链培植创新链和人才链,精准摸清人才需求底数、精准定位急需紧缺人才,有针对性向各类高校、科研院所发布人才需求信息。要确保引进的人才与本地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实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互融共促,做到以产业聚才、以人才兴业,形成人才与产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太原在加大对柔性人才的激励力度、扩大科研经费管理自主权、改进绩效管理等方面,持续推出一系列强劲举措,如50万元以下的科研项目经费原则上一次性拨付到位、探索开展稳定支持科研经费提取奖励经费试点、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力度、扩大“揭榜挂帅”范围……这些为柔性引进人才“赋权”“松绑”的积极举措,促使才智集聚的“磁场效应”进一步形成。实践证明,在科研投入上“张榜”,寻找有能力者“挂帅”,不仅有利于突破关键技术,而且能够培养大批科研人员,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我省加快推行“人才绿卡”制度,鼓励支持柔性引智、柔性引才,推动人才公寓建成投用,不断提升人才服务效能,全力营造人才安身、安心、安业良好环境。柔性引才只是招才引智的第一步,让他们充分施展才华、创新创业,才是打造人才高地的最终目的。要始终坚持“人才第一”的理念,主动在思想上重视人才、工作上支持人才、生活上关心人才、感情上呵护人才,注重在体制机制、服务保障、文化氛围等方面做文章,在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上下功夫,让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进一步放大柔性引才效应。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在人才政策体系优化上持续突破障碍壁垒、在人才引育方式上持续探索创新、在涵养优质服务环境上持续提质增效,全力扩展引才半径,转变引才方式,创新用才模式,就一定能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李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