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拿到手了,这本厚厚的、方方正正的书。
我也参与创作了这本书。我一开始就知道错不了。等了3年了,它才来到了我的书桌上。
我知道插图大都用吕梁著名的“虎子版画”。但是,我没想到它是这么美。
那条老河,河上有古老的木船,帆布正在渐渐拉起,高高的帆杆直刺蓝天。天是淡蓝里带略略的淡红。老河里的水,也是浊黄中带淡红、淡蓝、淡绿。对,这是黎明之后的黄河,这是朝霞正在泛起的吕梁大地。木船前沉重的铁索尚未从古岸的锚柱上解放。但是,天空已经有亮丽的飞鸟跃响,前岸上的绿树和花草已经被朝霞唤醒。后岸的色调是浓厚的,那古街、古铺、古道和古村,肯定是红火热闹的人间烟火。但是,现在他们才欣欣然,睁开了眼睛,打了个呵欠,伸伸胳膊,展个懒腰。昨晚打烊收摊迟了。所以,色调自然是深暗、厚重的。但是,你等的吧,当太阳升到一竿子高的时候,这里肯定是人声鼎沸,欢声笑语一片。
一切都是静中有动,暗中有明。但是,那几个暗黄中闪亮的大大的烫金字,直刺你的眼睛,“黄河从吕梁流过”。这肯定是书名。还有那在老河的黄浊河水里漂流的两行字,白边黑字,“从世界直抵吕梁,从远古直抵黄河,聆听,一阕黄钟大吕”。十分醒目,直抵人心。
当然,它是粗犷的,甚至是粗粝的,质朴的、厚重的、宽阔的、自然的。因为这是木刻画。这才是真正的木刻画的优美德性。让你能从眼睛与心灵深处,感受到木头的肌质和纹理,感受到版画家的刀法与刀功。
这就是,由蒲苇总编撰的,由省内外众多诗人作家、评论家画家,还有美术家摄影家剪纸家共同参与创作的,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的时尚旅游口袋书,《黄河从吕梁流过》。
一位男作家说:“所有埋葬过自己血亲的地方都是故土。”另一位女作家说:“只有亲手盖过房子并养育下后人的地方,才能称为故土。”
他们说得都对。但是,黄河,又在哪个华夏子孙的内心深处不是故土?吕梁大山,又在哪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不是一脉伟岸厚重的山?
我知道,先前的古人称黄河为“高祖河”,《卜辞》曰:“辛未,贞,求禾高祖河与辛巳,酝燎。”住在黄河两岸的吕梁人,祖祖辈辈,把黄河叫做“老河”。在他们眼里,黄河和他们的祖先一样古老、神圣。殷人还把黄河尊为“河宗”,甲骨文上有:“贞,于南方将河宗。十月。”秦人曾将黄河改为“德水”,《史记·封禅书》说:“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于是秦更名河曰‘德水’。”汉人称黄河为“灵川”“灵脉”,后汉应玚著有《灵河赋》。《水经注》里把黄河称为“上河”。《尚书》中称其为“九河”。《史记》中把黄河称为“大河”。把黄河称之为“黄河”,大概是从汉高祖刘邦开始的。《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
“吕梁”,当然也是一座古老的山。这个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列子》一书。“吕”,乃骨脊也;“梁”,是阻水的山石。康熙《永宁州志》曰:“其名骨脊山者,以泰山在左,华山在右,常山为靠,嵩山为抱,衡山为朝,此山是隆居之中,依然天地之脊骨焉。”它“横压八百里,峥嵘突兀,叠嶂竞险”,与黄河并肩而行,相依为命,一路而下,刚烈、奇崛、直率,别具意味,充满着生命的象征,充满着激情的写照。这一切都造就了吕梁这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走进吕梁山,你郑重而敬畏地端详,这里的每一条沟壑里都有人耕作、生活、剪纫、绣花、蒸花馍,唱伞头秧歌,吼吕梁民歌;伫立黄河岸边,背靠古街古铺古道古渡口,你谨慎而庄严地凝视,大黄河里每一朵浪花的飞跃,都是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吟唱与奔放。
一条老河尽得天地风云之气。一脉骨脊尽展人间世界之景。它们有灵有智,却不言不语,但陪衬出了日月往古,至今不绝,又造化出了乡民有趣有味生活,豁达乐观。这本时尚旅游口袋书,不仅是借黄河发声、为吕梁作传,更是以纪行的轻散文的方式,讲述着吕梁市黄河流域一带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特产特品、红色文化和人文故事,讲述着黄河西岸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独特的生活方式,讲述着黄河沿岸和吕梁深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世今生,全方位、多视角、深景观呈现出了晋西北大地不一样的黄河文化。
这本书,妙就妙在它不是一人所为,而是邀请全国知名文学艺术家,深入黄河沿岸和吕梁山庄,采风创作而成。书中既有杜学文、葛水平、素素、毛守仁、鲁顺民、黄风、蒋殊等全国知名作家精心撰稿,又有本土作家常悍江、韩思中、马明高、李迎兵、白占全、李心丽等真诚书写,还有明子、小葛、秋阁、子夏、荷语等自由撰稿人热忱叙事,精彩纷呈,斑斓多姿,读之令人叹为观止,灵魂激荡,韵味无穷。
意大利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卡尔维诺,在20世纪80年代留下一封《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其中之一就是“轻逸”,他在启发后人,人类生存的重负,能不能用轻盈、轻逸的方式显示?他是想让后人从沉重、厚实的历史与文化中升腾起来,飞跃起来,变得像天上的云朵一样、地上的丝绸一般,灵动、飘逸、优美、雅致。
总编撰蒲苇受其启发,多次召集王书平、韩思中、马明高等精心策划,制作文案,组织杨晋林、杜鹘等一大批域外作家诗人,沿黄河一线,进吕梁大山,走乡村古镇,访民间高人,览山川大河,精心创作出了书中的一篇篇短小精悍的唯美散文,提炼出了吕梁西岸黄河文化的独特精髓和精神标识,让读者读后,不仅能度过片刻黄河岸边一段自然朴素、静谧浪漫的悠悠时光,而且还能感受到吕梁大地的新变化、新面貌和新愿景。
这本书简洁大方、图文并茂,以灵动活泼的诗性语言、鲜活茸茸的文学笔触、知性大方的创作手法、清爽雅致的艺术风格,展现出了时尚旅游口袋书最新姿态。版画、摄影、剪纸、手绘地图,扫二维码,可听优美朗诵,书中扉页还馈赠一幅《枣山娃》,祝福早生贵子、儿孙满堂、吉星高照、荣华富贵的可以典藏的吕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代表作,书后附有吕梁著名景区景点名片、吕梁名吃小吃美食介绍,诚心诚恳诚意,情意绵绵,表现形式多样,风格别具一格,充分展示展现了吕梁大地黄河文化独有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
这一切,都源于他们对这块土地的深深热爱。
马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