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各省区都要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扛起重大历史使命重担,奋力谱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西新篇章。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运城考察时指出:“黄河流域各省区都要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这一重要指示为沿黄省区深入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牢记领袖殷殷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扛起重大历史使命重担,奋力谱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西新篇章。
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保护和治理黄河作为治国理政的大事,主持召开了两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亲赴沿黄省区考察调研,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汾河考察时指出,一定要高度重视汾河的生态环境保护,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三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汾河治理提出,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运城考察时提出,黄河流域各省区都要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
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是解决黄河流域长期发展问题的战略方向,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学细悟,不断提高思想认知和行动自觉。一是要坚决秉承生态优化、绿色发展原则。沿黄省区必须将生态保护作为战略重点,通过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解决生态环境难题。二是要用辩证的思维看待“生态”与“发展”的关系。坚决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三是要树立底线思维。坚决守住生态保护这条红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严格执行黄河保护法和相关规划,坚决不做不利于生态保护的事,在最强有力的约束下保护生态环境。
坚决扛起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责任和使命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也是山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使命。山西坚决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提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的目标任务,先后印发了《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山西省“十四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山西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出台了《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启动编制《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为扎实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聚焦生态保护重点任务,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扎实实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启动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集中连片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多措并举、系统治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生态系统整体功能逐步提升。聚焦绿色发展,全力推进制造业振兴和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打造现代优势特色产业体系。
全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筑牢筑好生态屏障,推动生态高质量发展。扎实抓好“两山”“七河”“五湖”生态保护修复。以太行山、吕梁山为重点,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和护岸林、水保林和生态经济林建设,巩固天然林保护及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构建黄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大力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以汾河为重点加强“七河”保护,加快水污染治理力度。持续推进黄河水资源治理和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以流域为单元,重点做好“五湖”生态空间管控、水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和科学有限开发。坚持“四水四定”,深化“五水综改”,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继续加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力度和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全力推进黄河流域“清废行动”,着力破解固废堆放、贮存、倾倒和填埋难题,加强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
激活绿色动能,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大力发展“特”“优”生态农业品牌,打造全产业链绿色品牌。以制造业振兴为重点,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积极培育生态产业,建立现代生态工业园区,推动企业向各类园区生态化聚集。全面加快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促进生态服务业广度开发、深度融合。以价值实现为导向,推动生态产业化发展。依托“山”资源,引导特色高效生态产业上山入园入林,发展山区生态产业。依托“水”资源,深入挖掘黄河与水有关的历史、民俗等文化遗产和水码头文化等特色资源,发展水生态产业,构建游购娱住行融合的水域旅游体系。依托“林草”资源优势,形成林上、林中、林下为一体的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林草经济模式,打造一批有特色的林产品和森林旅游康养品牌,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增值。
加强基础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积极统筹规划黄河流域交通网建设,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为重点,实现黄河流域地区交通无缝对接。以国家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加快升级完善现有的高速、高铁、国省干线和民航等交通设施,构建立体式覆盖全省、联通全域的现代旅游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推进黄河流域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加速发展,推进5G、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构建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补齐黄河流域地区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黄河流域居民共享高质量转型发展成果。
做好黄河文章,促进文旅高质量发展。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特色和价值,积极开展黄河文化遗产系统调查与科学研究。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推动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和活化传承。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文旅品牌,壮大文旅产业主体,积极培育文旅龙头企业,带动黄河流域文旅产业做大做强。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创新文旅产业经营机制、投入机制、监管机制、要素支撑机制等。加强黄河文化主题艺术创作,打造黄河文化特色文创产品,全面提升山西黄河文化的影响力,让黄河文化在山西焕发璀璨光芒。
深化区域合作,推进黄河流域全面振兴。鼓励沿黄地区紧密结合自身比较优势和发展阶段确定发展战略,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优化调整区域经济和生产力布局,推进黄河流域地区实现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积极引导和推动黄河流域各地区在产业、技术、体制机制、观念等方面进行协同创新,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促使沿黄地区形成“一盘棋”格局,实现共治、共享、共富。建立多层面多维度的协同合作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同心协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作者: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韩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