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正好遇上‘双减’,没有学习压力,我们周末从来没有在家里待过,一直带孩子行走在路上。”上学期期末家长会上,一位三年级学生的妈妈分享孩子的成长时如是说。
“快,楼下的小讲堂开讲了。”小区里,一位爱读书的孩子时不时开讲,吸引了好多孩子围聚一起,听他讲历史、讲国际关系甚至世界上的奇闻轶事等各种故事。
这两个孩子几乎都是家长和孩子们眼中所谓的“别人家孩子”,爱学习、成绩好、独立自主……其实,这些“别人家孩子”的成长中,很多教育经验都是可复制甚至是形成共识的,比如,多读书、多实践,培养认真勤奋、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自信心、保持好奇心等。具体做法多数家长和老师也心知肚明,比如做好陪伴、引领,多肯定多赏识,允许犯错鼓励探索等。但在实际中,类似那位妈妈的真实分享常被忽略,多数需要长期一以贯之坚持的经验做法也难落地,相反地,相当部分家长对一些只顾眼前、急功近利的辅导培训趋之若鹜,结果费时费力费钱还难有效果。因此,家长们一定要擦亮眼睛,静下心来,着眼长远,脚踏实地,耐心地陪伴孩子一起慢慢成长。
李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