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民声

金融产品网络营销须规范

  “新客户10天免息”“最高可借20万元”“限时3.6%利率新人专享额度”……如今,在一些短视频平台,类似宣传语打在直播间背景板上,加之主播的吆喝,可以说,“吸粉”效应明显。
  随着直播带货愈益火热,一些金融机构顺势跟进,在短视频平台尝试直播“贷”货,不失为营销方式上的一种创新。某种程度上讲,这种营销可帮助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提升业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在促进普惠金融方面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金融有其特殊性,把贷款、信用卡产品当做普通商品促销“特卖”,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营销宣传上,相比各类优惠信息通常以醒目大字提示,贷款等的风险提醒、免责条款往往被隐藏在聊天窗口、按钮栏之下,这不利于消费者的权益保障;信息采集上,部分机构过度采集使用个人信息,这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信息安全。
  作为金融机构的营销试水,直播间推销贷款等金融产品,能否凭借短视频平台的高流量带来业绩的增长,还有待观察。不管怎么说,金融机构直播“贷”货要规范化。一方面,作为主播应当具备相应的金融从业资质;另一方面,直播内容应当符合规定,不容许通过所谓的营销话术打制度的“擦边球”。
  对于金融产品网络直播营销这一新鲜事物,监管部门应该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使金融机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其合规营销提供明确保障。在此基础上,监管部门还应不断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与教育,逐步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监督相关金融机构合规审慎经营,合力惩治金融违法违规行为。
  在此,有必要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面对直播“贷”货,自身必须保持应有的理性。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坚持从实际需求出发选择适宜的金融产品,远离过度借贷消费营销陷阱。惟有各方齐力携手,守好法规制度“红线”,才能使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更好地满足大众需求,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丰悦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8-02期

  • 第2023-08-01期

  • 第2023-07-31期

  • 第2023-07-30期

  • 第2023-07-29期

  • 第2023-07-28期

  • 第2023-07-27期

  • 第2023-07-26期

  • 第2023-07-25期

  • 第2023-07-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