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政法

省人大代表建议:数字化赋能美丽乡村建设

  当前,物联网、智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省人大代表范忠表示,数字农业作为农业新的生产要素,对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一定要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推动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经过调研,范忠认为,近年来,我省在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现实需求来看,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滞后,与其他领域相比,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化应用存在明显差距。数字经济在农业中的占比远低于工业和服务业,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短板。未来我省数字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应用范围广泛。对此,提出三点建议:
  ——支持数字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加快推进粮食生产、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领域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通过组织开展数字田园、数字农场等示范基地建设,熟化推广一批数字农业技术模式和典型范例,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等方面上的集成应用,实现农业生产作业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个性服务,从而降低生产作业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业生产效益。
  ——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服务体系。加强市场信息发布和服务,帮助农民解决“春天种什么对、秋天卖什么贵”等生产经营瓶颈问题。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农村实体店,全面打通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通道。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支持农业专家在线为农民解决生产难题,开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促进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便民化。
  ——用数字化赋能美丽乡村建设和治理。推动数字乡村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点、农业废弃物处理站点远程监测,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网络监督,共同维护绿色生活环境。加快“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伸,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发布、民情收集、议事协商、公共服务等村级事务网上运行,有效提高美丽乡村建设和治理现代化水平。

本报记者杨文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8-09期

  • 第2023-08-08期

  • 第2023-08-07期

  • 第2023-08-06期

  • 第2023-08-05期

  • 第2023-08-04期

  • 第2023-08-03期

  • 第2023-08-02期

  • 第2023-08-01期

  • 第2023-07-3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