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政法

全国残运会冠军、省残疾人游泳队队员郑杰桐——

把这束光带给更多残疾孩子

  看不见泳道却徜徉在赛场,她的拼搏不仅改写了自己的人生,也改写山西在残疾人游泳比赛中没有金牌的历史。她就是我省残疾人游泳队队员、全国残运会冠军郑杰桐。
  10多年来,郑杰桐用拼搏书写着自己的青春故事,逐渐成长为一名驰骋泳池、阳光自信的青年。“我相信‘越努力,越幸运’。竞技体育没有捷径可以走,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让梦想彻底照进现实。”郑杰桐说。
  22岁的郑杰桐是清徐县人,出生时便患有眼疾,虽然看起来双眼乌亮,但她的世界却始终是一团看不清的白雾。因为视力原因,9岁时,她不得不离开普通学校,来到太原市盲童学校学习。进入这里,郑杰桐蓦然找到了快乐,在这里,她不再需要强睁着眼睛去试图看清世界,使用双手触摸,似乎生活变得更加方便而亲切。
  上天关了一扇门,同时会打开另一扇窗。11岁时,省残疾人游泳队到学校选材。当时,我省残疾人游泳项目比较落后,想选拔有天赋的盲童加以培养。郑杰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形态使她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省游泳集训队。
  “在水里,那种轻轻漂浮在水面的感觉让我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项运动。”郑杰桐回忆说,教练拉着我们的双手,去感受水的阻力、浮力,手把手教我们每一个游泳基本动作。孩子们在水中看不到前方,梁亚涛教练就吹着哨子在前方指引。郑杰桐意志力很强,在反复刻苦训练当中屡屡抽筋、呛水、咳嗽,但她从未打过退堂鼓,也从不抱怨。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国第九届残运会上,14岁的她初出茅庐,便夺得了女子S12级100米蛙泳金牌。此后,只要她参加全国游泳比赛,便捷报频传。在全国第十届残运会上,郑杰桐连夺三金,并破一项全国纪录。在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上,她更是以绝对的实力包揽所在级别项目的5块金牌,分别为女子S12级200米个人混合泳、100米蝶泳、100米仰泳、100米蛙泳和4x100米自由泳接力,夺得“金牌大满贯”。屡次获奖也坚定了郑杰桐的“游泳梦”,她更加努力训练,入选省队、入选国家队,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每天都要在水中待5个小时。
  游泳带给郑杰桐的不只是荣誉,还有越来越多的自信。她不再是那个因为看不清黑板而茫然失措的孩子,她已经能用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想要的目标。曾经因她患病而日日哭泣的母亲,也放下了心结,更加豁达而坦然地看着女儿精彩的生活。
  日复一日地训练,泳池成了陪伴她最久的伙伴。“我现在参加过最大的比赛就是全国残运会,我的梦想就是为国争光。”郑杰桐已经瞄准了即将开幕的杭州亚残运会。
  “这孩子平时训练非常刻苦,总是提前来,最后一个走,运动总量每天游到13000米上下,付出其他孩子数倍的努力。因为视力不好,每一个动作都要对她详细地讲解描述过程、身体位置、划水的力度、动作的节奏、到边的提醒,不过这孩子悟性好,布置的任务都能高质量完成,测验的时候成绩经常能超过同龄正常运动员。”省残疾人游泳队主教练梁亚涛说。
  经过几年的沉淀,郑杰桐的身体状态变得更好,水中的控制力和动作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女子S12级100米蝶泳及100米蛙泳项目上已经达到了国际参赛标准。当金牌在胸前熠熠生辉,当国歌在赛场庄严响起,在郑杰桐看来,“那种为国争光的荣耀感特别振奋人心,所有的付出,在那一刻都得到了回报。”
  郑杰桐无疑是幸运的,在成长道路上得到了教练、老师、家人的关怀,得到了省残联的支持和来自社会的关心帮助。“将来退役了,我想做推广残疾人体育方面的事情。”郑杰桐说,她是靠着体育打开了一扇窗,看到了生命里的那束光,“我想为家乡培养更多游泳的好苗子,也让更多残疾孩子体验到体育带来的乐趣,走出家门,走向社会。”
  近年来,只要有时间,郑杰桐就会到残疾人小运动员身边,给孩子们讲讲赛场上的故事。“有能力帮助更多人的感觉,特别好。”郑杰桐笑着说,“能为更多残疾人朋友和运动员服务我很荣幸,也很愿意和更多人分享我的故事,能鼓励到哪怕是一个还处在失落中的残疾人朋友,我觉得都特别值得。”

本报记者李炼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8-09期

  • 第2023-08-08期

  • 第2023-08-07期

  • 第2023-08-06期

  • 第2023-08-05期

  • 第2023-08-04期

  • 第2023-08-03期

  • 第2023-08-02期

  • 第2023-08-01期

  • 第2023-07-3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