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更好地发挥团支部作用,凝聚引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群体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要顺应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刀刃向内,纵深推进团的改革”。这为高校进一步创新与团支部学生干部激励约束相适应的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团支部活力、提高团支部组织能力,进而构建青年团员广泛参与的团支部工作新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和人才聚集地,团员覆盖率在95%以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共青团基层团支部的建设和改革,明确要求深化团的改革要体现在基层组织的整体活跃上。团支部是共青团的最基层一级组织,做好高校共青团支部工作,才能更好地凝聚和团结广大优秀青年,发挥共青团后备军的作用,引领带动青年团员不忘初心跟党走,充分激发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创新团支部工作量化考核运行机制。团支部工作考核机制是一个整体,包括考核指标、运行机制、结果应用、反馈调整等组成部分,在科学设计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和规范考核评价程序,将团支部工作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学院团委领导、学生会承担、支部配合的运行机制,包括前期准备阶段、考核评价阶段、评价结果公示及应用。同时,根据共青团和团支部工作需要,对评价指标和权重设计进行动态调整,使评价机制不断适应共青团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更好地评价团支部工作,发挥共青团凝聚带动青年团员的作用。
前期准备阶段下达绩效评价通知。在实施评价前下达评价通知,通知各团支部准备、递送团支部工作成果等材料。确定评价人员组成,由学院委托团委、学生会确定评价人员组成,在规定时期负责审核材料等工作,计算团支部工作考核分数。拟定具体工作方案,学院团委在组织实施前拟定具体工作方案,制定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标准、具体评价方法,对拟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标准进行专家论证。
考核评价阶段审查各团支部材料。对与各团支部递交的材料的内容进行汇总登记、对材料真实性进行审核。比如,一些指标数据较难全部查实,可采用抽查方式。综合成绩计算汇总,评价人员按照评价方案的要求进行评价工作,按照具体要求对各团支部工作成果进行打分计算,得出综合成绩,对各团支部成绩进行排序,汇总编制评价报告。
结果公示阶段发布并应用考核结果。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学院推选优秀团支部奖励、分配评优评先名额等的依据。对评价结果较好的团支部,学院团委予以表扬或支持,给予适当激励;对评价结果较差的团支部,学院团委予以通报批评,责令团支部组成人员做出检讨,加强和改进自身工作。
建立团支部工作量化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考核结果反馈运用的激励保障机制。对考核评价结果较好的团支部要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如奖励、优先推荐集体评优、给予更多推优入党、参评奖学金的名额,给予团支部成员推荐参加赛事、评优评先的机会。同时构建负向倒逼机制,对于落后的团支部要提出批评或者诫勉。
形成团支部工作考核评价的指标动态调整机制。共青团工作内容随着时代进步也在不断优化完善,与此相适应的团支部工作考核评价指标要适时调整。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尺度要不断改进。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技术监管、数据搜集、分析将更加便捷,可以将目前较难量化的工作进行考核,更加全面地将团支部工作纳入评价体系。
加强共青团学生干部能力素质建设。团支部工作关键是团支部班子建设,不断提升学生干部能力素质,使其具备较强政治素质、理论功底、应急处置等能力。第一,要创新学生干部培育模式、方法,结合青年心理、成长规律等针对性地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第二,要探索激发团支部活力,结合当前青年喜闻乐见的短视频等传播媒介改进团支部工作。
激发高校共青团支部活力。强化团支部思想政治引领功能。考察大学生团员关于基础的党政群团思想方面的问题,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的基本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根据结果反馈进行相应地调整,准确评估团支部学生干部的理论学习效果和政治素养,确保思想政治引领活动真正起到引领理论学习的作用。
落实团支部的组织生活制度。以问卷形式,对大学生团干部设置共青团成立时间、三会两制一课内容、共青团支部委员会组成和任期等相关问题,分析团支部学生干部对于基础团务工作、基本常识性问题的掌握程度,团支部是否坚决按照团章和支部工作条例等规定进行换届选举工作,检验三会两制一课制度是否落实到位。
提高团支部的活力和对青年的吸引力。进入新时代,高校的青年团员已经正式步入“00后”时代,“00后”青年见证了新时代的崛起、社会生活的变迁,呈现新的发展规律,青年团员追求新的学习、生活方式,有独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这就需要适应新媒体背景下多元视野的特征,同时要强化大学生团员对团队的归属感、认同感,提高青年团员参与支部活动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团支部的活力和凝聚力。
高校共青团支部工作考核评价是一个需要动态调整、不断完善的课题,要使考核评价机制在实战中发挥最大效果,推广应用还需结合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特点不断完善。(作者: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曹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