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73岁的老伴儿在运城市中心医院做了膝关节置换手术,回到家里我给她当“护工”,后来我将这段经历写了篇短文《我为老伴当“护工”》。文章发表后,在社会上影响较大,多家报刊刊用、转载,有几位老同志还特意找到了我表示,读了文章启发很大,今后也要把老伴儿当成“宝贝”,为她做好“保姆”。
一转眼10年过去了,我也变成了一个83岁的胖老头,近距离离不开拐杖,远距离离不开电动三轮车,许多时候和许多地方都几乎难以自理,不但做不成老伴的“护工”了,而且时时处处还需要她的照顾。现在已经打了一个颠倒,她成了我的“保姆”,而且是贴身的,时刻也离不开,她则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我如今不管走到哪里都离不开拐杖,一个是木质拐杖,一个就是老伴儿这个“活”的拐杖。特别是上坡下坡的时候,她都要走在我的左边,用她的右手扶住我的左手,我用右手拄好木质拐杖,不是不能离,而是不放心。只要她往左边一站,我就有了主心骨,才敢大胆往前走。
前年跌跤后,孙女给我买回一个拐杖,儿子和儿媳将从网上购置的马桶手扶架安装得妥帖稳当,基本上解决了我走路不便和上厕所难的问题。但有一个问题解决不了,就是擦屁股问题。因为我实在太胖,自己够不到。这就辛苦了老伴儿,不怕脏和累,一干两年多。
我所居住的四季绿城小区理发室设在3楼,进出不方便,社区副主任刘晓霞知道后,就带着志愿者来我家里给我理了发。老伴儿不愿意太麻烦别人,干脆自己买了理发工具,月月为我理光头。由于我弯腰困难,洗澡时也有许多不便之处,还是老伴儿为我搓背、擦身、剪脚指甲!
母亲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老伴儿的影响下,子女孙辈都“孝顺有加”。就说去年我们回村“避暑”吧,他们事先为我和老伴安排了一个非常舒适的“老窝”:院子有前院与后院;前院铺的是水磨石地板,后院是新开辟的小菜园;北房内有客厅、主卧与次卧;客厅内有厨房、卫生间,还装了监控;孙女们买来了沙发与座椅;女儿们送来了茶几与果品;儿子负责通电通水通网络;孙女王丹和孙女婿乔睿买来大彩电,安装好电脑;儿媳负责栽树种花、美化环境……直到把一个新家打扮成“世外桃源”,才接我们回村享福。从此,他们基本上一个星期回来一次,既给我俩割肉送果,又为我俩清理卫生,还帮助管理菜园。这一天,我们一家人就像过年一样,四世同堂,好不乐哉!
当下,因为行动不便,我不能再给老伴做“护工”了,但还能骑电动三轮车带上老伴儿,早晚在环村大道和周围村庄转悠,一边锻炼一边观景。少来夫妻老来伴,我们老两口今后还要相扶相携一起往前走!
王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