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能源

【能源纵横】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为奋进“两个基本实现”目标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能源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统筹发展与安全,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我国新时代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建设新时代低碳、绿色、高效、安全的新型能源体系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对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的全新要求。
  新型能源体系是能源生产、供给、储运、消费利用等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构成的整体。新型能源体系是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坚实屏障。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我国能源安全风险与日俱增。构建更加多元、清洁、低碳、可持续的新型能源体系,成为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有助于推动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促进新能源发展领域取得更加突出的成就,能源生产向绿色化转型,能源消费向低碳化转变,有效支撑“双碳”目标如期或提前实现。新型能源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能源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有助于纵深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强国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各方面研究和认识,我们初步认为新型能源体系有以下主要特征:安全保障新。新形势下,能源安全已由传统的以油气供给为中心的地缘政治安全转向包括经济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为新增要素的能源体系安全。新型能源体系将不断增强能源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塑造更具韧性的产供储销体系,确保国家能源安全。能源结构新。全球能源转型的基本趋势是传统化石能源清洁化、可再生能源规模化,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多元供应。未来,主体能源逐渐由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转变,实现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结构反转”、优化组合。系统形态新。随着非化石能源的大规模、高比例开发利用,柔性灵活、智慧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将在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系统形态逐步由“源网荷”三要素向“源网荷储”四要素转变,实现新能源的规模开发和就地消纳。技术体系新。未来,国际能源格局不再由一国、一个地区的传统资源禀赋推动,而是由技术和高端制造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与能源系统深度融合,将加速引导能源领域技术更新换代,促进数字能源产业发展壮大。治理体系新。为有效提升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动力和能力,新型能源体系将形成与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能源治理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更加高效有活力,各种要素资源实现高效配置。
  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能源革命区域性、综合性改革试点,在承担能源保供责任的同时,为全国能源革命探路领跑,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能源安全有效保障。山西连续两年煤炭增产超过1亿吨,产量全国第一。净输出电量全国第二,为全国22个省份提供电力支援。煤层气产量全国第一,有效增强我国天然气自主保障能力。标志性项目探路示范。建成煤炭行业首个“智能作业管理平台”、全国首座5G+智能化试点示范煤矿,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48座,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200处,智能化水平居全国第一梯队。山西综改示范区科创城1号能源岛是目前国内技术领先、面积最大、效率最优的联合能源供热示范项目,为全国地热能开发利用提供了可复制样板。引领性改革落地生根。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化电价支持政策,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深度破题煤层气管理体制改革,勘查开采、“三气”共采等试点稳步落地。全面铺开电力体制改革,构建起“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的完整电力市场体系,电力现货市场先后进行七次结算试运行,累计试运行天数全国第一,已连续结算试运行28个月,居全国第一,形成“全国电力现货市场看山西”的好势头。
  省委、省政府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动,依托山西的能源基础,提出能源产业“五个一体化”融合发展,是山西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工笔画”“施工图”。7月26日,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66831”工作体系,绘制了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的“路线图”。全省能源系统将聚焦服务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两大使命”,以能源产业“五个一体化”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以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为战略重点,以打造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为目标导向,推动产业结构由煤炭主导向多元融合、多极支撑转变,推动发展动力由资源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推动供给体系由煤炭基地向新型综合能源基地转变。
  在能源安全保供中扛牢政治使命。能源保供是能源系统的首要职责,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扛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政治使命,立足能源资源禀赋,统筹考量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的双重导向,坚持先立后破,增强能源生产和储备能力,提升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以国内能源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优化组合中构建多元供应体系。要坚持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并重,推动煤电油气等传统能源优化升级,推进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加快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推动风光氢储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做大做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光电基地,推进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建设,推广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优化布局抽水蓄能项目,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利用,增加乡村清洁能源供应,打造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到2025年,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0%,到2030年,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0%以上。
  在源网荷储协同互动中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打造以大规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依托,以常规能源发电为基础,以坚强智能电网为平台,源网荷储协同互动和多能互补为重要支撑,深度融合低碳能源技术、先进信息通信技术与控制技术,实现电源侧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广泛接入、电网侧资源安全高效灵活配置、负荷侧多元负荷需求充分满足,适应未来能源体系变革、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电力系统。
  在技术革新中激发能源发展动力。我们要加强能源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联合攻关关键技术,围绕安全高效储能、氢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前沿领域,打通产学研用各环节,实施示范项目。推动煤炭产业与数字化融合发展,数智赋能、数实结合,到2027年全省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完善重大自主可控核心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机制,推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和推广,促进能源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以高水平能源科技自立自强引领能源高质量发展。
  在深化改革中提升能源治理效能。我们要持续深化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聚焦新业态发展、综合能源服务、绿色能源消费等方面,推动机制建设取得新突破。完善我省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1+N”政策,打造煤炭、焦炭全国性或区域性交易平台。主动参与全国电力现货交易规则制定和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持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审查制度,强化能耗要素保障。
  胸怀“国之大者”,践行使命担当。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上,山西新型综合能源基地的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也责无旁贷。山西能源系统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奋发有为,端稳端牢能源饭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交出满意的能源答卷。(作者为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邓维元)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8-28期

  • 第2023-08-27期

  • 第2023-08-26期

  • 第2023-08-25期

  • 第2023-08-24期

  • 第2023-08-23期

  • 第2023-08-22期

  • 第2023-08-21期

  • 第2023-08-20期

  • 第2023-08-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