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把脉定向、全面部署,深刻总结了我省转型发展实践和规律,提出了“66831”工作体系,绘就了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奋进“两个基本实现”目标的“路线图”和“施工图”。芮城地理位置独特、文化资源富集、产业基础较好、生态环境优美。芮城的转型发展,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的基础上,立足区位优势,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着力在五个方面持续加力。
一是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上持续加力。芮城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也处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敏感地带。生态是芮城优势、芮城特色,也是芮城转型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以黄河保护法正式实施为契机,实施生态修复、污染防治、化工腾退等“环境提升年”八大行动。同时,抓好市委、市政府“五条绿色走廊”建设,着力改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抓好文物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加快推进“双十”工程,以更高标准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市委机动式巡察整改攻坚战,全力建设“黄河明珠·秀美芮城”。
二是在构建芮城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持续加力。加快转型重在产业转型。芮城产业结构虽然较好,但产业层次、聚集度、多元性不足以支撑发展。我们坚持锻长补短、开辟赛道、奋勇争先,着力打造“1544”工作矩阵,聚力发展现代医药、文旅康养、新能源、农产品加工等六大产业集群。特别是以新南张机场通航为契机,大力发展通航产业,积极推动飞行培训、短途运输、航空物流、紧急救援等新兴通航服务;以“光储直柔”技术探索“零碳”新路径,芮城县庄上村被授予全国首个“中国零碳村镇示范村”称号,正在与中电合作,实施总投资1.5亿元的“村镇能源服务站”项目,为芮城高质量转型发展开拓新空间。
三是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上持续加力。项目建设是转型发展的“生命线”。芮城持续用好市委“五抓一优一促”主抓手,牢固树立“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大抓工业、大抓发展”鲜明导向,加快推进年初谋划的总投资442亿元的162个重点项目,特别是学张抽水蓄能、人民电器源网荷储一体化、菊花批发市场、中联水泥等重大项目,确保固定投资完成额始终保持在全市第一方阵。同时,用好产业链招商、专业镇招商等十二种招商方式,力争引进投资超10亿元项目不低于5个,签约项目投资额达到210亿元以上,开工率、战新项目占比均达到60%以上,用好项目、大项目稳增长、促转型、谋发展。
四是在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上持续加力。改革开放是转型发展的动能和活力。芮城立足开发区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西安经济圈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全力打造山西南部“窗口型”开发区。在工业领域,依托陕煤运电、大禹生物、亚宝等企业在西安的发展资源,搭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平台,捕捉发展机遇;主动承接西安现代医药、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溢出,培育壮大我县产业发展体系。在科技转化领域,主动加大与西安高校的县校合作,全力推进西安科技创新成果在开发区的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在农产品领域,对标西安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发挥六大地理标志农产品优势,建立芮城县土特产展销中心,加速推进芮城土特产进入西安大市场。同时,以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百亿级农副产品产业集群为突破口,谋划实施总投资1.25亿元的风陵渡开发区商贸物流提升项目和总投资10.03亿元的黄河金三角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带动开发区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更快发展。
五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持续加力。改善民生是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芮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以赴稳就业促增收,兜牢织密社会保障网络,加快推进芮城至灵宝高速引线、魏风幼儿园等85个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努力在高质量转型发展道路上迈出新的更加坚实的步伐,为全省、全市谱写更加出彩的转型篇章做出芮城贡献。
目标催人奋进,使命重任在肩。下一步,芮城将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奋进“两个基本实现”目标,按照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真抓实干、顽强拼搏,以扎实的作风和过硬的本领,努力在高质量转型发展道路上迈出新的更加坚实的步伐。(作者为芮城县委书记 尚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