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

【人物故事】绿了青山白了头

  潺潺流水,千仞石壁,悬空瀑布,绝美如画。初秋的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七里峪林场一如丹青。
  “朱场长,这么早,你是要和我们一起巡护去?”“今天就不了,我去趟五龙壑。前几天雨不小,看看路况去。”呼吸着清新自然的空气,倾听着清丽脱俗的鸟鸣,一脸质朴的朱文奇又开启了一天的忙碌。在七里峪林场,每到一处,都能看到林场职工脸上的笑容,可又有谁知道笑容的背后藏着这位51岁中年汉子多少个不眠之夜。
  七里峪是一个老林场,有着辉煌的过去,但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完全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如何让七里峪成为现代化示范林场?2019年,从青岗坪林场转任而来的朱文奇深思过后,便一头扎进林场,连续几个月不回家,大到内部道路修建、场馆设计方案,小到一处水电改造、一块标语牌的用词他都细细琢磨,紧盯不放。他不仅拆除上世纪70年代的小材小料加工车间,改造成多彩步道、溪水蜿蜒、灌草相间、山花烂漫的生态驿站——峪秀园;还翻新“水上廊桥”,整修康养接待服务中心和教学培训中心,建立了自然教育展览馆,培养公众保护生态的意识。用林场职工的话说,他早已把林场当成了自己的家。
  “我觉得美好的生态就是让人们亲近清新空气、甘冽泉水,享受自然瑰丽色彩和勃勃生机。”林改之后,朱文奇明白这是新时期国有林场肩负的一项新的使命。于是,这位林海“老兵”面对森林康养这个新业态和精准提升森林质量这个新课题,夜以继日地投入到工作中。
  不懂就学,从头开始。林海间,他扛着罗盘行走;花草中,他拿着相机穿梭。七里峪林场的一沟一壑深深印着他的足迹,哪片林子什么林分特点,哪片林子急需人工促进更新,他了如指掌。一个个经营试点基地因他的执着在七里峪落地,一个个经营模式因他的坚持在七里峪出新。2021年全省国有林场会议上,他带领团队打造的森林经营模式惊艳了参会人员,但很少有人知道这背后凝聚了他多少心血。前期规划时,他每天都要在工程区和林场间往返三四个来回,工程开始实施后,他又恨不得住在工地,从作业标准、操作规范到安全事项每一件事都牵动着他的心。工程结束时,他甚至和每一个工人都成了朋友。
  七里峪林场除了得天独厚的林草资源外,还有雄、奇、险、秀于一身的天然景观和森林康养先天优势。如何搭建起人与自然的桥梁?在一次偶然外出考察学习中,护林30载的朱文奇找到了答案。“行走‘最美’健身步道,共享健康美好生活”,这句看似一般的标语启发了他。他决定“架桥过河”,直通七里峪主峰五龙壑。但这对于小小的林场来说绝非易事。很多人都劝他放弃,“一个林草人栽下树,管好林不就行了?”“即便路修好了,谁去管?”……执拗的朱文奇却拍着胸脯说:“搞森林康养也是林草人分内的事,路修好我带着大家来管。”
  为了修路,他已不记得徒步上下山有多少回,也记不清自己付出了多少心力,只知道三年的时间自己瘦了30多斤。大家都说他太辛苦,他却打趣地说:“瘦下来好,一身的毛病都没了。”
  三年间,朱文奇组织编写了七里峪森林康养总体规划,带领大伙以党建领航向,以保护固根本,以经营做示范,以康养建窗口,在绿水青山中打造生态福地,在康养休闲中提升生态福祉,着力打造山西最佳森林康养基地。如今的七里峪林场,一幅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沉醉不已……
  三年来,这位皮肤黝黑的“老兵”,为七里峪的游客、为太岳林区、为林场职工交上了一份答卷,自己也获得了“最美自然资源人”“三晋绿色工匠”“最美林草人”的称号,赢得了大家的肯定。
  “科学经营是摆在每个林场面前的新课题,七里峪康养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我们得保护、利用好这弥足珍贵的林草资源,在美丽山西建设的新征程上开辟新赛道。”朱文奇的脚步更加坚定。

本报记者张丽媛 本报通讯员苗栋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10期

  • 第2023-09-09期

  • 第2023-09-08期

  • 第2023-09-07期

  • 第2023-09-06期

  • 第2023-09-05期

  • 第2023-09-04期

  • 第2023-09-03期

  • 第2023-09-02期

  • 第2023-09-0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