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副刊

青羊里的故事

  •   见“青羊卧月”“彩凤来仪”两枚古砚台,很喜欢。
      青羊望月一砚,砚的主体是大的圆月,月前卧一羊。那卧着的羊竖两角,扭着脖子在回望。羊回望的姿态,头稍稍往上翘,羊胡子飘然。圆月下卧着的青羊背后是山脉,是祥云,是松柏。一侧山下,有一景观。那景观北靠山脉,数级台阶,气势宏伟。山脉高处,耸有高塔,一眼望去,祥云缭绕,想象中雾气升腾。
      “彩凤来仪”一砚,圆月与彩凤各占一边。那圆月石鼓一般,光如凝脂。彩凤做飞腾状,朝向圆月。相比青羊望月,“彩凤来仪”一砚,背景空旷,构图简约。三两处凉亭,几朵祥云。一朵祥云悠然飘在彩凤背后,又两朵祥云围着月亮似与月儿相戏。凉亭如豆,分散在彩凤脚下。整个看来,这“彩凤来仪”砚台是一幅远景图画。彩凤展翅高翔,那翅膀有跃动的神态。凤尾翻卷着,展舒有致。砚中对彩凤精雕细琢,绘出彩凤这只神鸟的高贵和华丽。
      据说“青羊卧月”典故出自长治平顺的青羊山隘。平顺县在明代前,被称为“青羊里”。青羊里,这个地名好,含蓄、质朴。青羊里,有座青羊山。青羊山,是数得上的大山。这青羊山隘多大呢?据史上记载,青羊山隘东抵林县界八十里,南抵壶关界六十里,西抵潞州界四十里,东西南北延袤百余里。
      典故属史料记载,是叫不响的文字记录。我宁可相信传说。传说中,太行山一带古隘口多发战事。青羊山位居腹地,四通八达,便于经商之往来,素有“青羊驿站”之称。此山如屏障,山林秀而青翠,溪水绕山而转,蜿蜒几十余里。明万历年间,倚青羊山隘设平顺县衙。以平顺为县名,取平顺之意,以抚恤降民。
      倚青羊山隘所设平顺古县的情况是有县无城,如一村落。1677年,在平顺任知县的刘曾作诗《城郭》,诗曰:“垒石依山作县城,一梭半月好描形。晨兴烟突飘疏影,漏尽鸡鸣只数声,舒眸寥落行踪少,前后高峰自送迎。”又作诗《衙舍》:“萧萧官署冷如冰,哑哑枝头鸟自鸣。欲卧只缘心未静,资生常叹口无腥。闲窥胥役搔虮虱,渴待新泉啜苦茗。入座须臾席不暖,几人有事到公庭。”
      如实录此两首诗,缘于诗作中对典故的解读。《城郭》一诗中的“一梭半月”诗句,让人联想到平顺“青羊望月”砚中的景观。天地之大,夜间无处不银光洒照,却只有这青羊里有青羊山。传说中的青羊山,形似青羊,却与月亮有着怎样的缘由呢?刘曾的诗句“前后高峰自送迎”,一峰是青羊山,又一峰在哪里呢?
      原来,倚青羊山的县衙对面的南山,据记载说:“绵延起伏,似舞凤翱翔翩跹然,且多松桃李等,每至春来,万木芬芳,群卉香郁,红紫青黄,鲜妍错杂,若彩凤来仪焉。”由此,以平顺县衙为界,北有青羊,南有彩凤。难怪青羊里的青羊千年望月,只为招引彩凤啊。那或半或圆的月儿,在动人的传说中成了牵线搭桥的月下老。
      传说是动人的。如这般的传说,不只是动人,有一种动心的美好。青羊千万年的望月,其忠诚历来为男人感慨。那彩凤“翩跹然”,素为女人一生的追求。更有那春来的“万木芬芳,群卉香郁,红紫青黄,鲜妍错杂”。这彩凤山可谓人间天堂。
      回头说那知县在《衙舍》诗中,叹“萧萧官署冷如冰,哑哑枝头鸟自鸣,入座须臾席不暖,几人有事到公庭。”其实,这“哑哑枝头的自鸣”,不过是知县的自况。这里,最欣赏末句“入座须臾席不暖,几人有事到公庭。”想那“晨兴烟突飘疏影,漏尽鸡鸣只数声”的小县,晨烟虽稀,却自袅袅;鸡鸣数声,虽不热闹,却是民风淳朴,夜不闭户,真乃朗朗乾坤,清平世界。
      多个世纪后的今天,平顺县城规模扩大,景象繁华。古来优美的传说历代传颂,延续至今。平顺县在“彩凤来仪”的南山建有彩凤公园,在“青羊卧月”的北山建有祥龙公园(初名青羊公园),但见牌楼廊庑,飞瀑流泉,设亭台,铺幽径,真乃林中有城,城中有林。游客行走其间,怀古抚今,怎么不感慨万千?
      “青羊卧月”“彩凤来仪”两砚,静中有动,令人浮想联翩。这两砚的传说故事,虽说来自平顺青羊山里的优美传说,传达的却是人间共同的美好和向往。见之,无不欢喜在心。
      赏砚至此,略述笔墨记之。

    曹向荣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12期

    • 第2023-09-11期

    • 第2023-09-10期

    • 第2023-09-09期

    • 第2023-09-08期

    • 第2023-09-07期

    • 第2023-09-06期

    • 第2023-09-05期

    • 第2023-09-04期

    • 第2023-09-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