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副刊

奶奶的水晶月饼

  奶奶只是一个缠了脚的小脚老太太,大字不识一箩筐,那箩筐里自然找不到“美食”这两个字,她不知道“菜系”是说啥,也不懂美食要讲究色香味形俱佳的道理。
  可就是她,给我打开了一扇美食之门,让少年懵懂的我认识到,世间竟然还有比红薯、土豆更好吃的食物;让一颗单纯的少年之心,在那样一个物质缺乏的时代,对美食产生了强烈的渴望,从此萌生了要走出小山村见识大山外面世界的冲动。
  其实,当时我能吃到的最美味的食物,只是招赘到城里、在煤矿工作的三叔中秋节时孝敬给奶奶的一盒水晶月饼。今天看来,那盒水晶月饼普通到不能再普通、平常到不能再平常,一点儿也不稀奇。可在那时幼小的我眼里,它是世间从未有过的美味。
  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忆犹新,一幕幕清晰如昨。
  许多年前,临近中秋的一天午后,奶奶把我喊到屋子里,打开一口红色的柜子,从里面取出一个椭圆形的、白色的东西递给我,对我说:“这是水晶月饼,专门给你藏下的。”
  我赶忙接过来,托在手上。
  月饼外面裹了一层半透明的油纸,模样像极了门口白色九月菊硕大的花朵,欲开未开,花瓣一层一层地包裹着。
  当我轻轻掰开,里面的馅料露了出来,有花生、芝麻,有红红绿绿的丝,还有一些我不认识的东西。
  掰下一瓣放入嘴里,轻嚼,感觉非常细腻,有些东西似乎入口即化,一种强烈的甜蜜感从舌尖开始,迅速在全身蔓延开来。我的每天跟红薯、土豆打交道的舌头似乎受到了惊吓,打了一个激灵;再嚼,就吃到了花生和芝麻,一个字:香!越嚼越香!
  太好吃了!我忍不住叫了起来。同月饼的香甜比起来,红薯、土豆的味道实在寡淡得很,不值一提。
  那种惊鸿一瞥的香甜感觉深深烙印在了我童年的记忆里,难以磨灭。长大成年以后我酷爱甜食,想来,跟这件事应该有莫大关系。
  水晶月饼来自三叔所在的城市,从此,在我心里,城市就成为一个神奇的地方。
  此后,我再也没有吃到过那么香甜的月饼。10年后,奶奶离我而去。
  后来,我考取了师范学校,走出了大山,去到了能生产出水晶月饼的城市里读书。3年后,师范毕业的我又回到山里,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
  我所任教的学校地处偏僻,孩子们能看到的、能听到的,非常有限。在课堂上,我给孩子们讲了童年时吃水晶月饼的故事,还讲到现在人们对美食的要求又提升了很多,除了讲究色香味形俱佳,还讲究盛放食物的器皿要美……
  我想着,要在孩子们心里播下一粒种子,让他们像我当年一样产生一种走出山村的冲动。
  我相信,有一天,种子会发芽;我更相信,孩子们都会走出山村,走向很远很远的远方。

刘波澜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21期

  • 第2023-09-20期

  • 第2023-09-19期

  • 第2023-09-18期

  • 第2023-09-17期

  • 第2023-09-16期

  • 第2023-09-15期

  • 第2023-09-14期

  • 第2023-09-13期

  • 第2023-09-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