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能不能在地球上幸福生活,同生态环境有着很大关系。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才能保障人类健康生存和繁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健康生存的根基,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一幅幅“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的画卷在神州大地铺开。如今,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惠及我们每个人,也离不开我们每个人,广大社会公众既是受益主体,更应当是建设主体。
首先,要从转变观念开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有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绿色谱系”。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全社会树立节能就是增加资源、减少污染、造福人类的理念,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形成文明生活新风尚。一方面要通过典型示范、展览展示、岗位创建等形式,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同时,要树立理性、积极的舆论导向,加强生态环境宣传,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其次,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人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作为普通民众,就应该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在发展层面,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倡导大力发展林业经济、现代农业、森林康养、文化旅游等绿色生态产业,建设宜居宜业绿色家园;在生活层面,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节约用纸减少林木砍伐,购买使用节能电器等低碳产品,鼓励绿色出行,推行垃圾分类,避免餐饮浪费,夏天把空调温度调高一些等等。接下来,还要激发人们对绿色产品的消费意愿,唤醒其主动践行环保行为的热情与决心。当“绿色低碳”受到赞誉,蔚然成风时,汇聚而成的绿色潮流,将为生态环保提供澎湃动力。
再次,要汇集多方合力。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有限,但只要每个人能贡献一份力量,就能迸发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实践中,除了依靠公民个人的自觉意识,也需要相关部门从具体实际出发,提高公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围绕群众关心的生态问题,积极主动宣传生态知识,带动更广泛人群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实践中。当然,还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对损害生态环境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让人们不敢违法、不愿违法。同时,每位公民也应有主人翁精神,面对一些不文明现象或违法行为,要及时制止并向有关部门举报。
汇涓滴以成海,聚微光以成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绿色文明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和示范者,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让人民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和谐之美!
赵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