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县域

【观察】榆社:下好产业棋 走好振兴路

  逐梦沃野绘画卷,和美城乡看今朝。
  金秋时节,榆社县田野乡村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一座座现代化的农业大棚硕果累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文旅项目游客不断,一座座景色宜人的美丽乡村串珠成链,一户户欢声笑语的农家小院尽显和谐……
  “环境美了、荷包鼓了、生活更幸福了。”群众用朴实的话语夸赞新生活。近年来,榆社县持续发展特色产业,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抓产业、促就业、稳增收、提效能,全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一幅和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生态旅游蹚新路

  夏秋之交的榆社云竹湖波光潋滟,山青水碧,如诗如画。大片的荷塘,红莲相倚、蛙鸣阵阵。湖边的农家乐游客不断、欢声笑语……
  “云竹湖风景美、生态好,好吃好玩的真不少,很适合全家来玩。”太原的张女士一家三口玩了一整天,夜晚就住在湖边的农家乐。
  绿色生态是发展的“底色”。近年来,榆社县充分发挥云竹湖独特的生态优势,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打造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与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
  坐落在云竹湖畔的岩良村风景秀丽,随着云竹湖旅游开发,当地越来越多的人吃上了旅游饭,目前,全村已有10多家农家乐。村民刘俊鹏把农家小院精心改造成了吃住一体的“水乡居”,颇受游客欢迎。他说:“每逢周末,房间早早就预订完了。借着乡村游,小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进一步发挥山水生态优势,榆社县把望山见水的生态之美、诗情画意的田园之美、百村百面的乡土之美融入村庄规划,出台《榆社县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三年行动方案》,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打造东庄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偏良村省级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等,示范引领全县乡村振兴发展。
  去年以来,榆社县紧抓云竹湖生态旅游契机,加速推进文化、旅游、体育、休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湖区环境更加优美,生态风光不断提档升级,为周边群众发展生态旅游带来了新机遇。
  今年“五一”期间,云竹湖景区先后接待了3万余名游客,旅游综合收入达480万元。暑期累计接待游客超5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600万元。

特色产业谱新篇

  乡村振兴,基础在产业、潜力在产业、希望在产业。近年来,榆社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调结构、强龙头、补链条、树品牌、建园区,有力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产业扩规增效,县域经济发展后劲更足,群众的钱袋子也更鼓、生活更好了。
  走进西马乡牌坊村肉牛养殖基地,一排排标准化的养殖场房映入眼帘,圈舍内外干净整洁,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正在悠闲反刍,一派生机勃勃。牌坊村党支部副书记裴如秀说:“村里今年开始与山西牧乐嘉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肉牛养殖项目,计划引进500头肉牛,目前已引进260头,有望带动18户村民户均年增收1.5万元左右,还可为集体增收16万多元。”
  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以来,榆社县依托山西牧乐嘉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委托代养”合作模式,以“公司+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先后带动986户脱贫群众发展肉牛养殖,户均增收3500元。
  为了进一步赋能乡村振兴,榆社县去年开始重点推进设施蔬菜、肉牛养殖、生态甲鱼“三个倍增计划”,打造设施蔬菜、肉牛、笨鸡三个超亿元产业,带动1.5万余户脱贫户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今年,榆社县全面铺开肉牛养殖产业,投资3亿元,新建18座规模养殖300头以上的高标准圈舍,发展新增育肥牛1.5万头、能繁育母牛5000头,预计全县肉牛存栏量可达3万头,通过政策奖补、“公司+基地+农户”“委托代养”等模式直接带动养殖户114户,户均增收1.5万元。
  如今,设施蔬菜已成为榆社县促农增收的第一产业,种植面积达1.6万亩,年产量7.2万吨,产值1.35亿元,带动脱贫人口年均增收4000余元。仰天村彩椒产业园以种植出口型精品彩椒为主,2022年彩椒产量达115万公斤,总产值550万元,其中出口俄罗斯8.5万公斤。“我们村集体入股机动地200亩发展彩椒种植,吸收脱贫户53户147人,每年分红达18万元,4年已累计72万元。”仰天村村干部曹利东说。

乡村善治焕新颜

  乡村振兴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全面振兴。榆社县以巩固衔接为契机,全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按照“五大振兴”一起推、“六个一体化”一起抓发展思路,持续推进居家养老、医疗教育、供水供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
  9月5日,走进云竹镇桃阳村居家养老服务驿站,桌椅摆放整齐,碗筷干净整洁,食堂里飘出阵阵饭菜香味,墙上醒目的老人生日表透露着驿站满满的人情味。
  为更好满足农村老人居家养老需求,今年以来,榆社县创新“1+驿站+7+N”居家养老服务模式,7个乡镇居家养老服务驿站陆续启动,169个建制村已有126个村的居家养老服务驿站开始运行,为1500余名农村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助急、助乐“七助”服务。
  “大爷,您想吃肥肉多一点,还是瘦肉多一点?”每天备餐,桃阳村居家养老服务驿站工作人员刘建华都会耐心地询问每个老人的用餐要求。工作人员郝宝宁说:“驿站还配备有洗澡间、休息室、阅览室和健身康复室,有医务人员为老人提供日常的身体检查,日常生活基本都能照顾到。”“我在这里很舒心,不仅能吃饭、娱乐,连生病了都有人照顾。”村民巨局红直夸养老驿站服务好。如今在榆社县,小小的养老服务驿站已成为年轻人放心、老年人舒心、乡村宜居宜业的重要保障。
  不仅居家养老,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榆社县始终坚持增进民生福祉这条主线,顺民心、厚民生,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提高兜底保障水平,让脱贫成色更足,强化技能培训,让就业创业更有“底气”,办实事促就业,岗位送到“家门口”。
  为助力群众稳就业、促增收,该县紧密结合脱贫人口就业和市场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就业率不断提升。依托“榆社古建”省级劳务品牌,成立榆社古建集团公司,输送古建工人到全国各地务工。今年以来,榆社县脱贫劳动力共务工就业20824人,其中省外务工1743人,务工总人数、省外务工人数实现“双增长”。
  此外,榆社县还严格执行“双线控辍保学”“六到位”机制,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全县176个村卫生室达标率保持100%;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稳定在100%……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幅幅日新月异的特色产业图、一幅幅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图正在箕榆大地加速绘就,革命老区榆社县迈开新的发展步伐。

本报记者裴云锋 本报通讯员程煜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25期

  • 第2023-09-24期

  • 第2023-09-23期

  • 第2023-09-22期

  • 第2023-09-21期

  • 第2023-09-20期

  • 第2023-09-19期

  • 第2023-09-18期

  • 第2023-09-17期

  • 第2023-09-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