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

“名校长治校”改善县域教育生态

  一个县高考成绩达二本线以上考生只有个位数,应届毕业生更是屡屡“剃光头”。这个县高中的尴尬境地正在晋西北小县神池悄然改变。10月30日,神池县教育科技局局长王志刚说:“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检验,神池县实行集团化办学,推进‘名校长治校’,神池一中连创佳绩,得到社会和家长的普遍认可,影响带动了整个县域教育生态持续改善。”
  县城高中对全县基础教育起支撑作用,建设一所优质高中是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然而,一度时期县域教育普遍面临生源、师资双重外流,办学条件、教学质量每况愈下的窘境。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县城高中作为一县最高学府,其高考成绩往往是家长和社会评价全县教育质量的风向性指标。杨占录作为神池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对此深有感触:“我们一直在努力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注重高中学校硬件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不断缩小与域外名校的差距,然而收效甚微,除了受制于家庭经济困难这个主要原因,高分段生源几乎流失殆尽。”
  2021年,鉴于神池教育的现状不能满足已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社会需求,神池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启动教育振兴行动,就是以神池一中为核心和龙头,组建了神池一中、神池职业中学和两所初中“四校一体、集团运行、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神池县中学教育集团,聘请忻州一中原校长担任教育集团总校长、神池一中校长,力促县中崛起,着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同时,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县政府在原有办学经费每年200万元的基础上,每年追加600万元专项经费,今年5月又投入1400余万元分期对神池一中的基础设施设备进行再升级改造。“软”“硬”件齐提升,着力解决适龄学子远赴他乡,家长两地奔波之苦,实现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教育是一个县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承载着每一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2年全县二本达线30人,听起来是个寒酸的数字,但对长期全市垫底,经常个位数,应届考生‘剃光头’的神池来说,却是历史性的突破。”王志刚说,特别是今年在考生减少100多人的情况下,仍然有35人达二本线,开始出现了外流生源“撤回老家”的积极变化。“按照流走一个学生,就可能给家庭增加3万元支出的费用计算,一个年龄段回流学生300个人,不仅减轻了家庭个体负担,而且节省下来的教育支出对促进全县消费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任神池县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神池一中校长的程俊杰曾任忻州希望中学校长、原平市范亭中学校长,在结束了听课评课教研活动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县中发展困境既与县中自身管理水平不足、师资能力老化等内部原因有关,也离不开城镇化人口流动、超级中学挤压等外部因素。成立了教育集团后,学校软硬件设备匹配到位,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不仅神池一中自身得到了发展,而且义务教育也有了起色,职业教育也有了办学空间,县域教育生态进一步好转。
  现在神池一中借鉴忻州一中“大三步教学法”,创新推出“3+1”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学生课前预习,注重预习反馈,加强跟进落实,每天晚自习以考代练,以求所学知识全部过关。校领导通过电子屏幕线上覆盖全体任课教师进行听课,课后进行中肯评价,提出合理建议,对部分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效果的随堂调研考试,着力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全校研课研题蔚然成风,每周周二、周四两次以学科组为单位组织教研活动已成为工作常态。在“一切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氛围中,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向好,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周边各县普通高中学校纷纷前来参访交流,共同研讨县域高中内涵发展实践路径。
  “事实上,外出求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盲目跟风,心存攀比。”一位回流学生的家长说,自己之所以“种了西瓜收了芝麻”,就是对“名校长治校”持观望态度,总觉得“外面的月亮圆”,自己条件不差,孩子也该出去,却没有认真考虑自家的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虽然两地奔波,一到周末就去陪孩子,毕竟缺乏日常沟通,等问题暴露出来,已经积重难返悔之晚矣。”
  “人往高处走”是正常的经济社会现象,单纯依靠行政力量阻止,既难治标、亦不治本。“县中振兴绝不可能脱离市域整体教育的语境。如今,伴随‘杜绝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等措施的出台,我们就‘借东风’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在家门口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这才是根本措施。”程俊杰认为,集团化办学首先是把在校的学生培养好,近者悦,远者来,只有得到在校学生和家长的赞美,才能吸引优质生源。其次是讲好神池一中的故事,讲好神池教育的故事,让广大家长知道政府和学校正在做什么。再次要紧盯学生的流向,查找存在的短处,迅速补齐短板。
  下一步,神池县将实施学生素养、教师技能、校本课程与教材配套等8大工程。杨占录表示:“重塑县域教育生态是个长期的过程,县中振兴不会一蹴而就。我们要坚持引进名校长,体系化提高教育质量,敢于闯出一条有神池特点、小县特色的县中振兴新路径。”

本报记者王利强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1-01期

  • 第2023-10-31期

  • 第2023-10-30期

  • 第2023-10-29期

  • 第2023-10-28期

  • 第2023-10-27期

  • 第2023-10-26期

  • 第2023-10-25期

  • 第2023-10-24期

  • 第2023-10-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