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支持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的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抓系统布局、系统组织、跨界集成,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未来的整体优势。要加紧建设有组织科研科技计划体系,梯次培养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立国家战略科技人才培养机制,持续推动科研攻关和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发展,凝心聚力、厚积薄发,以科技创新驱动我省高质量发展。
建设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科技任务的科技计划体系,参与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任务是新发展阶段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加快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要将实现国家及省重大科技任务作为重要目标,主动挖掘科技领域具有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并持续推动实施,将重大战略任务分解为项目单元或再次分解为课题,重大战略任务由科技主管部门分阶段组织实施,列入科技计划实施目录并在规定时间内予以完成。
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人才培养机制,梯次培养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科技战略咨询作为“大”专家的必修课,建立引导和培育机制。长期健康稳定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实现人才辈出的重要基础,应积极对接国家人才培育体系,加速形成我省培育战略科学家的机制,在山西重点领域如不锈钢材料、煤炭采掘、煤化工、第三代半导体、高性能碳纤维等领域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加速形成重点领域人才梯次培养机制。突出市场化薪酬分配与绩效紧密挂钩,加大人才的吸引力度。对承担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取得重大创新成果人员建立人才档案并倾斜支持。
积极开展科技战略咨询尤其是国家战略的相关研究。强化科技战略咨询,进一步强化相关科技战略专项项目的研究,吸引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成员积极承担本领域的重大战略咨询类项目,将各领域可能成为国家战略的内容作为研究重点,把优秀研究成果作为凝练科技重大专项支持计划的重要参考。积极引入国内优秀战略科学家团队主持或参与我省科技战略专项研究,与我省科学家共同承担科研任务,提升我省研究人员战略思维能力。
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是以成果导向为目标的研发类项目。要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聚焦煤化工、新能源、先进制造、先进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专项,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强化科技创新的高水平供给能力。围绕信创、氢能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布局“补短板”和“锻长板”并重的创新链,以自主可控的创新链保障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
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发展,提升高水平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与市场需求,以市场化运行机制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打通科研开发和产业应用链条;加快形成具有山西特色的科研院所体系,推进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山西基地)、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山西北大碳基薄膜电子研究院、山西高等创新研究院、山西省超级计算中心等建设,发挥表率示范作用。尽快出台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办法,建立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研发机构培育机制,经费支持向优秀新型研发机构倾斜,提升产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企业培育等能力。培育期的新型研发机构在纳入管理清单后,可在项目推荐、人才支撑、考评优秀等方面获得政策支持。
继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优化省级科技支出结构。山西省“十四五”规划确定了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保持年均20%的增长速度,2025年投入强度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保障科技经费增长,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科技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要适应我省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的时代要求,遵循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资金投向,突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和生态产业发展,突出基础性、关键性、共性技术攻关,保障重大科技专项、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基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内容。除采用政府无偿资助的形式外,继续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大力引导、扶持发展风险投资基金,撬动、吸纳、引进更多社会资金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
健全科技经费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加强信用机制建设,创新科技投入管理机制,从重投入、重分配转向重管理、重效益,建立起更加科学化、精细化的经费管理体制,进一步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在预算评估评审与绩效评价等方面,各科研单位、项目主管部门建立良好信用评估机制,确保经费监管在各级有效衔接。升级改造现有科技计划管理信息平台,重点提升平台的过程管理、绩效管理、资金管理、查询统计等功能,完善科研诚信数据,强化省市县三级信息交流融通,构建从辅助决策、业务管理和统计分析全链条科技计划管理信息平台。(作者:山西省科技情报与战略研究中心 朱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