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新时代高校如何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直接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立足党支部建设“七个有力”,推进党建和教学工作双融双促,是抓基层打基础立长远的固本之举,是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必然选择。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基固本,有效提升支部的领导力、组织力,推动形成党支部建设发展的强大合力。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将政治建设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坚持党建引领,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高校要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引领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丰富主题党日载体和形式;突出政治引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规范组织运行,常态化过好组织生活,不断完善党员“教育、管理、考核、创优”机制,把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引领全体教师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任务开展各项工作,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落实、落细。让党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使党支部成为团结凝聚师生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凝心铸魂,充分释放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推动教学工作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凝聚力,积极构建“党建+”模式,增强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业务赋能,提升党支部建设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校党委书记、校长开学第一课常态化机制建设,通过新生第一课、形势与政策课、党课等形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头雁作用”及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推动党建工作与团队建设、教师能力、专业建设、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高度融合,实现党建业务双融合、双促进。开展“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向性,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党员培育、论文选题、科研立项、教学改革等工作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贯穿到师生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等过程中。增强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的实效性,提高教师育人能力和实效,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的党员教师队伍。增强党支部引领和服务学生的能力,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激活红色细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引导学生寻访“红色足迹”,寻找“青春榜样”,让学生在第一线接受生动的国情、省情和民情教育,实现思政元素的基因式融入。从“知情意信思”五个维度达成专业教学中的思政育人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成为知中国发展、爱中国大地、树中国自信的强国建设者、时代筑梦人。结合学科特色,创建指导各类学生社团活动,积极组织多项赛事,打造特色文化育人品牌,推动学生在知行合一的实践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支配自身行动的文化自觉。关心了解师生思想政治状况,及时回应师生重大关切,防止各类错误思想文化侵蚀,建立健全预警机制,积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在党建与教学双融双促中推进党支部建设“七个有力”落地见效。
以数字赋能为突破、凝练品牌、打造IP,增强党建活动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推动党支部建设创新发展。党支部建设应紧扣时代发展,抓住数字化发展新机遇,在基层党建数字化过程中,提高数字平台技术能力、数据加工、处理与运算的可视化程度。以数字化技术赋能党支部建设,不断创新育人方式、积极发挥“有形载体”与“无形浸润”双管齐下的优势,对“党建+教学”资源进行深度整合,构建“三维课堂”,思政主课堂筑基,建设完备的线上同步教研平台,对党支部建设任务与教学资源建设进行深度整合,实现党建引领与课堂教学的双融双促,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网络云课堂延展,打造“善用之”的新场景。强化教师团队数字胜任力建设,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党支部理论学习、“大思政课”教学资源网,发挥思政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矩阵传播作用,增强红色教育的时代感和主动性,提升党支部建设成果的传播力、辐射力、影响力。实现社团实践、基地体验、大赛检验一体化运行,构建“线上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线下结果性评价”的三维综合评价体系,实现理论学习与项目实践的互动融合。以榜样示范为引领,将历届学生优秀作品作为重要原创课程资源逐年更新完善,供校内外学习者使用,发挥合力育人优势,保证党支部数字化建设集群效应充分发挥。坚持结果导向,通过数字化建设一体推进,形成师生粘合度高、覆盖面广、具有一定影响力,可复制、可推广的党支部建设典型案例和行动方案,助力党支部建设高质量发展,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际效果。(作者: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蒋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