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巩固壮大新时代主流思想舆论的题中之义。提升“四力”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实质和要义,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通过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党的新闻舆论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承创新等密切相关,深深根植于党成立以来所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伟大事业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闻舆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明确了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要求和方向,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时刻牢记“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使命,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开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新境界。
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实质和要义,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任务。
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地界定了新闻舆论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政治功能,提出新闻舆论工作“五个事关”的定位,成为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理论依据。从“九个坚持”到“七个着力”,都强调了着力提升“四力”的重大价值和原则方略,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新闻舆论的使命任务看,“四力”虽有不同指向和内涵,但相互联系、有机贯通。传播力是新闻舆论的前提条件,指传播主体将文化信息运用一定的媒介传递扩散到受众的能力。它既体现传播范围广度,也体现传播内容精度和深度。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必须坚持以融媒体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平台、人员、管理和价值融合,重塑组织架构和新闻生产流程,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覆盖面广的新型主流媒体,让马克思主义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这为提升传播力明确了重点,尤其是高校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媒体能力建设,善用图文、短视频、直播、H5、VR等多种传播形式,打造由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微博等构成的高校融媒体矩阵。
引导力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目标指向,指传播主体能够以其设置的新闻话题或传播议程形成主流意见流,影响群众的意见、态度和倾向的能力。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要发挥引导力,既要保证高举旗帜、导向正确,又要深入采访、及时报道,实事求是,讲好故事,潜移默化地发挥引导作用。因此,提升引导力是增强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方向和手段。着力提升新闻舆论引导力,必须做好正面宣传,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重大主题、典型和成就报道,提高新闻质量和传播水平,引导全社会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奋进。高校是引导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提升引导力就要充分了解和把握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规律,用个体化、生活化的语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影响力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核心所在,指传播内容能够满足群众需求,其所承载的价值观能够获得群众的情感价值认同,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新闻舆论影响力是新闻舆论最直接最核心最有价值的力量,与党的执政基础、执政能力息息相关。特别是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新闻舆论影响力直接关系到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要求把提高影响力作为主线,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话语权,使新闻舆论始终把握群众思想脉搏、掌握社会舆论动向。要在高校提升新闻舆论影响力,主动报道大学生身边事新鲜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让大学生听得懂听得进,被感动被感染,能接受能行动。着力提升新闻舆论影响力,就要“坚持内容为王”,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运用多元化智能化高效化传播体系,提高主流新闻舆论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公信力是新闻传播的保障基础,指新闻舆论在长期传播实践中形成的被群众信服信赖的程度或能力,决定着新闻舆论传播力的远近、引导力的强弱和影响力的大小。党的新闻舆论公信力本质上是人民群众对党执政能力的高度认同和充分信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最广泛的群众支持,才能获得最充分的群众信任。保证新闻舆论公信力,根本在于坚持党性原则,强化社会责任,做好舆论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着力提升新闻舆论公信力,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通过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建立科学高效的采编流程,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切实增强人民对主流思想文化的信任感、认同感与忠实感。
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必须把讲政治摆在首位,这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的根本保证。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着力提升新闻舆论“四力”,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不断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激发全社会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牢牢坚持党性原则这一根本原则。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格局如何变化,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不能变。新闻舆论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反映人民呼声、回应社会关切,不断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个灵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创立的一系列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律性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自觉抵制错误观点的影响,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保证党的新闻事业健康发展,永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这个生命。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否则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以传达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为己任,把“四个有利于”作为最重要、最根本的导向,贯穿新闻采集、采写、编辑、审核、编排、发布等各环节。要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传播平台,都要坚持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主流媒体要发挥采编优势、公信力优势,在关键时刻和重大问题上敢于发声,及时表明态度,有效引领舆论走向。
牢牢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这一基本方针。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激发全社会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要进一步提高新闻宣传质量和水平,把握好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增强信心、鼓舞斗志的作用。
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必须适应形势、改进创新和讲求实效,这是牢牢掌握新闻舆论工作主动权的必然要求。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创新理念思路、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新闻舆论“四力”,要从宣传内容和手段着手,既整体把握、全面系统,又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突出媒体特色,精准定位受众,善于设置议题,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坚持内容为王,保持人民本色,把人民群众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和服务对象,在实践中仔细观察,推动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日益深入人心并在基层落地生根。主动适应传播新形势,进一步创新和丰富文字表达,广泛运用图片、音频、视频、VR、H5等形式,有声有色讲新闻,绘声绘色说故事,有理有据写评论,让新闻报道内容更生动更清新更质朴。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话语权。
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加快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充分发挥新技术的支撑引领作用,将新技术、新应用、新理念、新思维、新架构、新模式融入新闻信息生成、传播全过程,切实提升主流舆论全媒体传播效率。大幅度提高短视频生产和传播能力,制作更多精品短视频,推动主流舆论和正面声音占领网络传播阵地。建强全媒体传播人才队伍,着重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提升新闻舆论工作者业务能力和水平。
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引,坚持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切实提高新时代网络治理能力与效能。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积极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把网上舆论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落到实处。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法律、行政、技术等治网手段建设,加强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加强网络生态监测,扎实推进“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合法合规合理开展网上斗争,严厉打击网络谣言、有害信息以及网络水军等违法违规行为,牢牢守住红色地带主阵地,大大压缩黑色地带地盘,大张旗鼓争取灰色地带并努力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作者为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山西财经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 杨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