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位于长治市区西北漳泽湖南部的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在群山环抱之中宛若一面巨大的明镜,沿岸层林尽染,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登台远眺,烟水苍茫、芦苇浩荡,生态美景与现代城市在云雾间若隐若现,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
长治地处晋东南,跨海河、黄河两大流域,年均降雨量约580毫米,属华北地区相对富水区,用好“长水”,实现“长治”,是长治水利部门的第一要务。近年来,长治市水利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聚焦现代化山水名城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目标,严格水资源刚性约束,实施河湖生态修复、深化河湖长制改革、盯紧水旱灾害防御,有力有效保障了一方安澜。
漳泽湖是海河流域最大的城市湿地,是浊漳河南源干流上的一颗明珠。近年来,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兼顾湿地景观效果,充分利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措施,通过开展村庄作坊污水整治、东岸水系提升、生态驳岸、净化湿地、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建设内容,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形成大范围的自然湿地生态景观,与漳泽湖风貌融为一体。
2021年,长治市下发《关于加强漳泽湖重点保护区建设管控的通知》,对漳泽湖重点保护区126.1平方公里实行建设管控,严禁擅自在管控范围内开发建设,有序系统可持续发展。2023年,漳泽湖作为全省“五湖”之一,健全了基层湖长体系,共设置市级湖长1名、区级湖长2名、乡级湖长10名、村级湖长24名,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体系。
水域安全达标、河流干净整洁、巡查管护到位、人水和谐宜居……从2023年起,每年长治市将重点打造24个这样高标准的“幸福水美乡村”。日前,长治市启动“幸福水美乡村”创建工作,以“八百里浊漳·美丽的画廊”为目标,兼顾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示范创建,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统筹推进水生态、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和水经济全面发展,重塑八百里浊漳水秀美风光。
浊漳河是长治人民的母亲河,更是长治市重要生态屏障和经济带。今年以来,长治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山西省第2号总河长令《关于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决定》要求,把实施浊漳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列入事关长治市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课题。“‘幸福水美乡村’建设本着改善河湖生态环境的宗旨,依托县区河流水系实际,按照县区创建、市级奖补的原则,以行政村为单元,重点在浊漳河和沁河流域沿河开展创建工作。工作推进将坚持因地制宜、自然优先,服务民生、促进发展的原则,以自然修复为主、工程措施为辅,全面恢复沿河环湖良好生态面貌;立足河湖资源禀赋,深度挖掘特色文化旅游内涵,做好做活水经济大文章。”长治市水利局局长郭爱斌说。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基、生态之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近日,长治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全方位推进长治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明确了2023年、2025年、2035年长治市用水总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水土保持率、农村规模化供水、城镇再生水利用率等控制指标。
“《决定》着力构建保障有力的现代水网体系、节约集约的节水控水体系、人水和谐的河湖生态体系、系统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优质普惠的农村水利体系、富有特色的水利改革体系、智能畅通的智慧水利体系、协同高效的水利管理体系八大体系。《决定》的出台,将有力推动长治市水利高质量发展,为长治市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打造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提供坚强水支撑和水保障。”郭爱斌说。
本报记者范珍